台积电在5nm工艺上一骑绝尘,已拿下苹果5nm处理器的全部订单

康尔信电力系统
关注

据悉,台积电确定取得苹果下半年将推出的四款5G iPhone新机处理器代工订单,再度技压三星,独吃苹果重量级旗舰机处理器订单。此外,台积电是以5nm为苹果代工下半年新iPhone处理器。

台积电120亿美国设厂,布局5nm工艺

前不久有报道称,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宣布,斥资120亿美元在美国设立工厂,消息一出,国内舆论哗然。根据台积电的官网显示,此座厂房将设立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将采用台积电公司的5nm制程技术来生产半导体晶片,规划的月产能为20000片晶圆。

在具体的厂房计划方面,该晶圆厂将于2021年动工,并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晶圆。按照台积电的计划,2021年至2029年,台积电公司于此计划上的支出(包括资本支出)约120亿美元。

就这一投资计划,台积电表示,此先进晶圆厂不仅能使台积电为客户和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台积公司提供了更多吸引全球人才的机会。这里的客户,当然就包括台积电的最大客户苹果公司,它为苹果的A系列SoC处理器长期代工。

台积电公司还表示,之所以做出这个决策,是看中了美国的投资环境与优秀人才,以及美国前瞻性的投资政策。

目前,台积电已经在美国华盛顿州卡马斯市设有一座晶圆厂,并在德州奥斯汀市、加州圣何西市皆设有设计中心。也就是说,这个计划中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厂房,将成为台积电在美国的第二个生产基地。

台积电在5nm工艺上一骑绝尘,已拿下苹果5nm处理器的全部订单

台积电5nm三季度量产,5nm厂商竞争激烈

台积电的5nm制程将于第三季度进入量产阶段。尽管下半年的订单主要来自苹果和海思,但包括高通、联发科、赛灵思、博通、AMD和英伟达在内的其他主要客户也已经开始进行5nm芯片设计,预计将在未来2年内投入量产。分析师预计,台积电今年将实现其5nm收入份额为10%的目标,并在明年全年创下25%-30%的新纪录。

最近,有传言称台积电已经失去了一些竞争对手的订单,包括海思将一些先进工艺节点的订单转移到了中芯国际,以及三星代工厂宣布将开始大规模生产其5nm工艺,并且已经获得了高通和英伟达的订单。

但是业界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三星的5nm产能和产量在下半年无法赶上台积电。台积电也有信心,它将成为今年唯一一家能够批量生产和供应5nm制程芯片的芯片制造商。

台积电在5nm工艺上一骑绝尘,已拿下苹果5nm处理器的全部订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半年的前景并不好。尽管台积电将在下半年开始批量生产苹果的A14应用处理器和海思的麒麟1000系列5G手机芯片,但在最近的投资者大会上,台积电发布全年收入将增长15%-18%,下半年合并营收的收入将与上半年基本持平。

然而,越来越多的台积电客户在设计未来2年可量产的5nm制程芯片,因此台积电将在下半年全速推进5nm制程,并维持150亿至160亿美元的全年资本支出。

据业内人士消息,明年台积电的5nm订单将“激增”。除了苹果的A14X和A15应用处理器将使用5nm工艺,海思的下一代麒麟1100系列移动芯片,AI处理器和服务器处理器也将使用5nm工艺。

此外,高通的新款骁龙875 5G手机芯片和X60调制解调器芯片、英伟达的下一代Hopper架构GPU,AMD的Zen4架构CPU和RDNA3架构GPU也使用台积电的5nm工艺进行批量生产。业内传英特尔也将成为台积电5nm芯片的主要客户之一。

台积电正将其先进的7nm工艺转移到EUV(极紫外线光刻)技术中,此举将有望解决部分7nm EUV的技术难题。

产能已经被抢购一空

5nm工艺是继2018年量产的7nm工艺之后,芯片制造方面的新一代先进工艺,台积电在5nm方面也已研发多年,去年就已开始试产。

先前台积电相关人士就谈到了5nm工艺,当时他是透露5nm工艺进展顺利,将在今年上半年大规模量产,外媒目前报道的4月份量产,也在此前透露的量产时间范围内。此外,同2018年量产的7nm工艺相比,5nm是完整的工艺节点跨越,可使晶体管的密度在理论上提升80%,速度提升20%。

5nm工艺大规模量产,也会给台积电带来可观的营收,业内相关人士预计在移动设备和高性能计算机的推动下,5nm的产能在下半年将有快速且平稳的增长,预计今年能贡献台积电10%的营收。

从台积电官网所公布的消息来看,他们将在Fab 18厂为相关客户生产5nm芯片。台积电官网的信息还显示,5nm工艺是台积电第二项应用极紫外光刻技术的芯片工艺,具有良好的成像能力,预计也会有更好的良品率。

据悉,下半年台积电5nm接单已满,除了苹果新一代A14应用处理器,还包括华为海思新款5G规格Kirin手机芯片,以及高通5G数据机芯片X60及新一代Snapdragon 875手机芯片。大多数人看好台积电今年营收逐季攀高,应可顺利达成年初法说会提出的业绩展望目标。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