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乔布斯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他在有生之年从未踏足的国家,居然会有一个企业对他撒手而去留下的苹果帝国发起顽强狙击。
和今天世界一流代工企业富士康的开始几无不同,唯冠同样在台湾起家,在深圳发达、扩展分厂。但多次的错误选择让唯冠走到了今天的尴尬境地,而曾无意中在自家后院埋下的“苹果种子”今天已经成为了唯冠唯一的救命稻草。
在唯冠和苹果的官司刚刚开始时,国内众多媒体给唯冠的称呼仅仅是一家总部在中国台湾的企业,但实际上唯冠国际曾是一家大型企业。目前正在和苹果打官司的深圳唯冠正是唯冠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它的全名是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也是唯冠国际最大、最核心的研发生产基地,公司于1991年落户深圳,1994年进驻深圳盐田区的沙头角保税区。根据唯冠国际2008年的年报显示,深圳唯冠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美元,主要业务为制造及买卖电脑显示器、电视及电脑原件及配件。
危机暗藏
唯冠国际成立于1989年,曾是全球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主要提供显示类产品,有数据显示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曾在超过50个国家销售,在世界各地均设有业务人员。但由于资金问题,唯冠国际旗下的上市公司唯冠股份已于2010年8月2日停牌。
近日,唯冠和苹果的官司,让这家沉寂了几年的代工行业老牌企业再次回到前台。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开始放宽台胞赴大陆的许可范围,台胞在大陆开始投资设厂,进行文体、学术等多方面的交流活动,大多数台商的故事都是开始于此。
1988年,邓小平在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会面时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这一年开始,日后在中国电子产品代工行业叱咤风云的巨头们纷纷进入国内,1988年,郭台铭在深圳的一片荒草中宣称富士康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工厂,而日后唯冠在显示器代工行业中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的冠捷集团也于1990年在福建建厂。
当唯冠集团创始人杨荣山在台湾开始建厂时,和他同岁的郭台铭已经在代工行业默默奋斗了16年,但和这些在荒漠中顽强生长的企业一样,唯冠公司在进入内地之前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在这个时间段,大多数台湾的代工企业都开始面临劳工短缺、成本提升的窘境,投资海外成为生存下去的必然条件。
此时台湾地区代工厂作业人员人均基本工资折合人民币每月已超过2500元,而内地的作业员则是每月500元,两者相差约5倍左右。特别是在台湾有钱也请不到人,而内地工厂的门外,随时可见排队找工作的劳务人员,而且这些人年轻,眼明手快。台湾土地价格节节上扬,内地土地却出奇地便宜,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断为厂商铺路整地。
杨荣山也意识到,在台湾这个狭小的环境里打拼,唯冠只有死路一条。最初他选择在印尼开设分厂,但很快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铩羽而归。在东南亚诸多国家考察后,杨荣山发现还是大陆市场是最适合的落脚点。
在邓小平南巡前一年,杨荣山在深圳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显示器王国。当时深圳改革开放刚刚十年,很多内陆的国企正试图在改革开放的深圳找到新的机会。北京显像管厂和北京电子进出口公司深圳分公司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杨荣山的视线范围内,立足未稳的他开始选择和两家背景深厚的国企进行合作,做一些关于来料加工的工作。提起当年的创业经历,杨荣山仍不胜唏嘘,“当时从北京过来了一部分干部,对我们企业的成长帮助很大,从几十个人的小企业一路走到辉煌期,这两家盟友给我们的帮助很大。”随后他在深圳的水贝工业区登记了他的第一个独资企业——唯冠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当时的年产规模大概是4万台。到了1995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唯冠搬进了深圳盐田区的沙头角保税区,在这里,唯冠建起了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
此时国内的经济环境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日渐高涨的购买能力和数量稀少的IT产品形成强烈反差,而当地低廉的成本让众多代工企业看到了通往成功的捷径。此时的富士康已经开始展现出自己超人一等的眼光,在众多代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粗放式经营的时候,和杨荣山同年的郭台铭已经多次赴海外采购先进生产线,其投资比例甚至超过了企业利润的三成。直到今天,杨荣山谈到富士康的第一印象依然是:“唯冠之所以选择转型,就是因为做纯代工是没法跟富士康进行比较的,富士康在生产线方面的投入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此时风光无限的台湾代工企业里,几乎没有人觉得富士康做的这些将会成为未来决定生死的命脉所在。
向苹果公司发起的iPad商标战或是唯冠谋求重生而下的一步大棋。
在成立唯冠国际之前,杨荣山也在做有关显示器的工作,最开始的起步也是代工。因为和原来的合资方有一些矛盾,所以他毅然选择从头开始。唯冠国际成立的同年,郭台铭已经开始前往美国坐阵、开拓市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攻下康柏等公司的订单。“我从洛杉矶飞休斯敦,整整飞了两年,才拿到第一张订单。”郭台铭回忆说。这也让郭台铭决定舍弃代理商的方式,改找一位美国当地人做营销经理,自己开发市场和客户。 1997年,唯冠国际和冠捷前后奔赴中国香港上市,两家日后在显示器领域大打出手的老冤家在此时表现得相当一致。同年,富士康从LG手里抢下苹果电脑订单。
2000年,趁着美格在欧美市场业绩不佳、市值缩水的良机,唯冠收购了品牌显示器厂商美格的股份。当时唯冠国际基本上以低档显示器为主,这次收购普遍被外界认为唯冠将向高端显示器进行转型。除此之外,唯冠还一度经营及控制台湾CTX中强——当时极具声名的一家显示器生产公司。
当时一个并不被人重视的细节是唯冠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这在今天几乎成为他们最后的依靠。而此时的富士康已经开始多元化经营,郭台铭领导下的庞大机器开始轰隆碾过那些他们未曾涉足的领域,机光电整合计划、手机代工、主板代工等开始逐渐被纳入富士康的体系。
此时的唯冠在外界看起来非常风光,但专注于显示器领域的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危机在逐渐袭来。
和杨荣山、郭台铭不一样,冠捷掌门人宣建生一直都是持股不超过2%的职业经理人。相较于郭台铭创业家、大股东身份、待人的霸气方式,宣建生像儒将,他是职业经理人,带兵讲求合作。
杨荣生也曾多次努力转型,但可惜种种原因,他的转型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他的眼里,那段野蛮成长的岁月是唯冠最风光的岁月,甚至比2006年唯冠的利润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日子还美好。但正是少年茁壮的成长岁月中没有关注细节的发展,唯冠和富士康技术水平的差距注定了以后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