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垃圾成难题 尚无管理回收系统

OFweek电子工程网 中字

  电子垃圾成难题 中国尚无管理回收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电子产品的淘汰成为一个当今世界的一个难题。目前,各类电子废料已经成为增长速度很快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如废旧电脑、废家电、废通信器材等废弃电器以及制造这些电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料、废物占用着大量资源,形成庞大的“电子垃圾”。如果对这些电子垃圾进行不合理处理、处置又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中国每年产生230万吨的电子垃圾,占世界电子垃圾总量的第二,受污染情况更加严峻。

  什么是电子垃圾?

  废弃不用的电子设备都属于电子废弃物。电子废弃物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含材料比较简单,对环境危害较轻的废旧电子产品,如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医疗、科研电器等,这类产品的拆解和处理相对比较简单;另一类是所含材料比较复杂,对环境危害比较大的废旧电子产品,如电脑显示器、电视机显像管内的铅,电脑元件中含有的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质,手机的原材料中的砷、镉、铅以及其他多种持久降解和生物累积性的有毒物质等。

  危害环境污染

  电子废弃物的成分复杂,不少家电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其中半数以上的材料对人体有害,有一些甚至是剧毒的。比如,一台电脑有700多个元件,其中有一半元件含有汞、砷、铬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等电子产品也都含有铅、铬、汞等重金属;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中含有碳粉等。电子废弃物被填埋或者焚烧时,其中的重金属渗人土壤,进入河流和地下水,将会造成当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对当地的居民及其它的生物造成损伤;有机物经过焚烧,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剧毒的二恶英、呋喃、多氯联苯类等致癌物质,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铅会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肾脏,影响幼儿大脑的发育。铬化物会破坏人体的DNA,引致哮喘等疾病。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会转变为甲基汞,进入人的大脑后破坏神经系统,重则致人死亡。遗弃后的空调和制冷设备中的氟利昂排放到大气中后将会破坏臭氧层,引起温室效应,增加人类皮肤癌的发生几率。溴系阻燃剂和含氯塑料低水平的填埋或不适当的燃烧和再生将会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垃圾出口

  电子垃圾经常由发达国家出口至发展中国家,违反《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2005年在18个欧洲港口做的检查当中,就发现最少有47%的废料是非法出口的,当中包括电子垃圾。单是在英国,2003年至少有2.3万吨没有申报或是由“灰色市场”而来的电子垃圾非法运往非洲、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在美国,估计有50%-80%的电子垃圾假循环再造之名出口,因为美国拒绝签署巴塞尔公约,这种做法在美国竟然是合法的。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曾联合发文,明确规定自2000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废电视机及显像管、废计算机、废显示器及显示管、废复印机、废摄(录)像机、废家用电话机等十一类废电器。

  中国现状:目前尚无电子垃圾管理回收系统

  尽管中国已经在2000年就发布进口废旧电子产品的禁令,目前中国的电子垃圾现状依然非常严峻。中国每年不得不处理上百万吨电子垃圾,这也引发了许多健康问题和环境问题。

  据联合国环境署2010年发布的权威报告显示,尽管中国已经限制废旧电子产品交易,但是中国国内每年就产生230万吨电子垃圾。这个数据仅次于美国,美国每年生产300万吨电子垃圾。而这些废弃电子产品中大部分到最后都是在中国被处理。尽管中国已经限制进口废旧电子产品,但是还是有源源不断的废旧电子产品涌入中国。

  目前,电子垃圾正越堆越多。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主管的《中国建设报》报道,初步统计,2011年中国产生350万吨电子垃圾。据联合国权威报告,到2020年,由废旧电脑产生的电子垃圾将会是2007年的4倍,而由废旧手机产生的电子垃圾则是2007年数据的7倍。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处理这个问题。在2011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一项新的法规来专门处理废旧电子产品的修复和处理问题。在这个法规中,国务院计划建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电子产品的修复和处理。但是,中国在这一方面的立法才刚开始,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因此,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问题依然很严峻。

  中国社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彭平安(音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有大约100个公司和研究所专门从事废旧电子产品处理,但是它们大都缺乏政府支持,且没有足够的处理设备。

  此外,中国目前尚未建立一个合适的电子垃圾管理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电子产品是被直接埋入地底,或是由那些无许可证的小作坊组织工人拆解成小零件。而这些不恰当的徒手分解废旧电子产品会损害人类健康,对环境也造成很大影响。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