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进行大型游戏和工作系统等一些比较高性能的软件时,可以将大核关闭,只利用小核工作以降低功耗,而在运行较大处理性软件时打开大核,从而保证高性能,这样就保证了性能和功耗平衡;这种技术可以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高达70%,而这种芯片将在明年推出市场。
在被问到ARM芯片的发展是否会依照大小核的方向发展时。吴总表示肯定,不论A7,A15还是图像图形处理器都会按照大小核的方式处理。因为不管处理器的能力再高,OS合作伙伴总能够将它消耗掉。这种高端的应用在不断提升的同时,电池容量每年却只有10%左右的提高。ARM始终秉承在基于低功耗的前提下,提供业界所需求的高性能。因此大小核就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案。
另外对于处理器的多核和多线程的选择。吴总认为,多线程不如多核。他举了个例子,如在银行你开两个窗口,但是当前却只有一个业务员在处理业务,那么有个窗口则显多余,而且多线程还会消耗时间,从而降低处理效果。而多线程跟大小核一样都需要切换成本,这样最后得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多核芯片在不使用时可以关闭数个核心,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功耗,这就是多核的优势。
赖以长久合作共存 ARM处理器架构随市场而变
谈到软件支持方面,吴总表示:ARM具有最广的支持处理器架构,这是ARM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什么要用ARM?吴总做了个形象的对比,在业界看来,英特尔就像是一间大的餐厅,虽然规模够大,但是菜单是固定的,你只能在此菜单上面选择自己喜好的食物。而ARM就好像是在做食材,合作伙伴可以从这里拿到食材,然后自己根据各自的情况烹饪。这样就形成了从高到低的各类选择, ARM的优势就体现在此。ARM提供的是一个通用处理器技术平台,每个合作伙伴都有不同的理解,他们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考量从而开发自己的架构。而在这个过程中,ARM只进行基础架构的授权,这样就造成了产品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断丰富的群体,给客户增加价值。吴总强调,不是每个场景都适合ARM,ARM不卖服务,只做好适合的。
谈到ARM国内处理器市场的规划,吴总表示,不会拒绝对本土厂商的授权,但是ARM的授权要对生态系统的有益的,而不是损害性的。国内目前中低端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国内芯片厂商所需要做提升的不仅仅是核心处理芯片,芯片的外围架构的适应性也是必须考虑的。ARM希望和本土的厂商合作,希望在国内促成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
最后吴总强调,如果一个处理器架构它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动,没有超过80%的厂商可以制造,那么就是失败的。这就是ARM的合作伙伴中大量的生存下来的原因。ARM专注于耕耘市场的细化领域。因为只有你在一类领域里做精做深,那这一块领域就是你的,你就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