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智能设备“新金矿”:概念火热 现实很骨感

OFweek电子工程网 中字

  可穿戴式设备产品“遍地开花”

  尽管可穿戴计算设备并非新鲜事物,但今年,这类设备似乎“遍地开花”。其中包括JawboneUp和另一款可穿戴健康腕带FitbitFlex,这两款设备目前已成为人们保持健康生活的新宠。声名远播的谷歌眼镜则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用户只要眨眨眼就能进行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其市场受欢迎程度似乎也越演越烈;而Pebble等智能手表也在悄无声息地将智能手机的性能转移到腕表上。

  腕带、手表和眼镜仅仅只是开始,下一代的可穿戴计算设备将成为我们衣服面料的一部分。英国伦敦的“可爱电路(CuteCircuit)”已经研发出了一种手机服装,其接缝处有一个天线;标签内有一个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也称为智能卡、用户身份识别卡,GSM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方能使用)卡。

  另外,国外曾有设计师设计出了一件嵌有2.4万个发光二极管的晚礼服——银河晚礼服。该晚礼服充电一次可发光30分钟。设计师表示,发光二极管应用的新技术不会使裙子温度过高。发光二极管耗能低,装在衬裙里的小充电电池足够点亮它们。

  可穿戴的计算机和智能衣服当然很不错,但是,让这一技术通过手术移植到你的体内会怎样呢?比如,在视网膜上内置一块显示屏;在脚步植入一款活动追踪器;在牙齿内填入一些传感器,当有短信来时,传感器会震动等等。

  概念火热 现实很骨感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概念非常火热,然而时下的可穿戴细分领域普遍存在业链各环节脱节、未能形成闭环的问题。

  可穿戴设备的潜力之所以被一些业内人士看好,主要缘于这块市场有可能会催生新的硬件入口。由于屏幕小且与身体的易接触性,导致其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前景尤其被看好。而这一市场的最大潜力,并不在硬件上,而在于硬件背后所收集到的用户身体的生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加工处理上。

  可穿戴设备整个行业处于兴起阶段,并即将进入蓬勃发展期。待到这个新的产业链形成,会有更多出人意料的产品出现!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