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LED行业的元年也是爆发年,特别是蓝光LED获得诺贝尔奖无疑更是LED行业加添“虎翼”。然而,LED行业的“跑路门”、“欠债门”、LED产业整合并购问题,也同样牵动着业内人士的神经。LED行业大变革的疾风劲吹,一些颇具规模的LED企业陆续陷入危机,或被颠覆,或被淘汰。
“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依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究竟哪些企业会被淘汰?这些企业究竟为何迅速衰败呢?
“用户盲”,企业远离“用户驱动”
“用户”永远是第一位的,转型电商,探索O2O,加速互联网化,归根到底为了“用户”而变。目前很多LED企业仍是传统企业思维与模式,将用户交给渠道商,只知卖商品不知道有用户; 和用户缺乏联系与互动,无法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运营和创新。对他们来讲,适应“用户驱动”实在艰难,企业的整体改造成本很惊人。
LED企业可以逐步变革贴近“用户”,如压缩营销渠道层级,压缩内部管理架构,登场社交媒体应用,鼓励“用户”参与创新,这些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用户”价值。
“基因差”,企业离互联网化很遥远
电商、O2O是大趋势,拥抱互联网并没错,但LED企业“基因”难以匹配互联网,做电商赔本赚吆喝者多,试水O2O也只是外表光鲜,内吞苦水,白白交了学费。目前多数LED企业,仍然处于传统企业,甚至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期,离内部管理平台化,从下至上、即时管理相距甚远。在“用户驱动”、“数据驱动”等方面,更是鲜有成果。
近年”高大尚“成了行业的新宠,冒出很多新模式、新概念,从电商大潮到O2O模式,从家居快消到智能家居,从环保潮流再到安全概念,但LED企业却又常常摸不清事情本质,常常忽略如何接消费者的地气。
互联网时代,那些仍然停留在传统制造思维的企业,如果没有进行深刻的互联网化改革,将会在市场竞争中丧失机遇、丧失竞争力,被颠覆性淘汰出行业市场。
官僚化,企业管理机制僵化
企业竞争,拼到最后,往往就拼”人品“,要靠”人才“取胜。LED企业要推进企业互联网化,组织架构管理将是最严峻的挑战。而面对互联网等新兴企业竞争,传统企业已经丧失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传统的运营模式,往往造成臃肿的组织管理架构,自上至下的延时管理,僵化低效的激励机制。而层层传递,必然让企业问题加码,直接导致企业的转型困境。
与此相反,企业扁平化的管理,自下而上的创新,开放式的激励机制,越来越成为高速增长企业的标志。而作为劳动密集性企业,LED企业如何能够确保“人才不流失”,如何保障企业保持创新和活力,那就要首先在管理制度上革命。那些仍然陷入传统的企业,也一定会陷入“人才”危机,也一定会陷入企业僵化的问题,谈不上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更别谈向互联网转型的问题。
封闭化,企业背离“开放融合”大潮
从互联网“3Q大战”开始,开放平台概念在中国开始落地开花,“开放融合”是传统行业的大潮流。而一些传统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有产业上下游、有用户市场、又有行业地位,企业运行的惯性很大,很容易封闭搞“自恋”。 企业之间竞争多于合作,行业之间的分包无从谈起,难以真正实现“开放融合”。
对于“开放”整合行业力量,”融合“带动跨界力量,对接社会化应用平台,这些企业还只能望洋兴叹。也正如此,这些企业越来越背离潮流,并逐渐被淘汰出主流市场。
笔者认为,LED照明应用市场爆发在即,面对爆发的巨大商机,竞争会更加激烈。传统照明企业和LED照明企业的竞争、电子商务和传统渠道间的竞争、标准缺失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引起的价格竞争等,这些都会加剧2014年照明行业的竞争。LED照明企业适时抓住战略机遇,补齐短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竞争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