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快充的5个条件
说到实现快充的N个条件,首先就要简单扯一下快充的整个过程,就拿高通QC为例,在手机插入充电器时,手机在D+针脚加载一个电压,由于此时充电头默认让D+/D-短路,所以手机检测到D+/D-电压一致,在这个电压维持1.25s之后,支持QC2.0的充电头会断开D+/D-,此时D+有电压D-没有,手机和充电头成功“握手”,手机再读取power_supply中voltage_max的数据,通过加载在D+/D-的电压向充电头申请不同的输出值,进行快充。
高通QC握手示例
而联发科以及PD协议都是由PMIC发出脉冲信号,通过USB的Vbus传送至充电器进行“握手”,充电器再依照这个动态的脉冲信号指令调变输出电压,联发科以及PD协议免去了D+/D-的使用(虽然我们很难买到只具有Vbus和GND的数据线),成本比高通要低,但控制逻辑没有高通QC来得简单,又因为其采用脉冲信号传输的原因,抗电磁干扰性和稳定性还有待验证。
PD协议握手示例
在手机向充电器申请输出电压/电流之后,通过数据线传送至手机端,手机端再进行二次降压(VOOC把降压电路已经集成在充电头里面),把动态电压加载到电池保护板的两端。
而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实现快充有5个条件,分别是1.充电头、2.线材、3.线材接口、4.内部降压电路(含硬件上的快充芯片+电路和软件上的协议)、5.电池。在此笔者就不逐个分析了,详细的原因请看:《全民闪充时代来临 你的手机没有就out了》
在这几个条件里面,我们似乎没有看到关于 处理器 这三个字,所以说快充和处理器没有必然的联系。通常宣传所说的骁龙XXX支持快充,其实是与骁龙XXX捆绑的芯片组支持快充而已,就像骁龙810有个RF360的射频模块,也是一个捆绑的芯片组,与处理器自身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RF360作为一个AP,要对应处理器里面的基带模块,但在骁龙810芯片解剖图中笔者是没有发现可以容下电源管理模块的“空间”)。当然,不少厂商会对这些捆绑的芯片进行缩减,让本来“宣传”上支持快充的“处理器”没有快充功能,这可能由于1.成本控制的因素 或是2.对自家私有快充技术的拥护,例如OPPO的VOOC。
当然,为了获得更强大的快充技术,不少有追求的厂商不会使用到高通(或联发科)配套的快充芯片组/电路,取而代之的是性能更强的第三方快充管理芯片,例如德州仪器、Fairchild、汉能,具体型号就不列举了,它们在兼容高通QC/联发科PEP之外还拥有更强的功率承载能力。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官方捆绑的快充芯片例如高通PM8994+SMB1357理解为“公版”设计,而使用TI、Fairchild等第三方的芯片理解为“超公版”设计,而阉割了快充芯片,不支持快充(例如只有5v输出)的理解为“缩水”版。
总结
快充涉及到多个方面,而支持快充与否也与处理器无关,更多原因在于处理器周边芯片组的支持,电池、充电器等硬件的配套等等。而随着Type-C口的普及,PD协议的陆续完善,相信快充在未来将会迎来大一统的局面。但毕竟自家协议能通过授权在周边配件市场大赚一笔,加上自家快充的开发成本需要通过市场来分担,看来这个大一统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