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光鲜背后:龙芯/申威为啥却卖不出去?

与非网 赵碧莹 中字

  在中国集成电路设小计业2016 年会暨长沙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魏少军教授明确表示2016年智能终端核心芯片、服务器CPU、嵌入式CPU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后,龙芯3A3000流片成功的消息发布。

  可见,我国的CPU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众多厂商做起领头兵,龙芯、飞腾、中晟宏芯、兆芯、澜起科技、北大众志、杭州中天、豪威等。

  有了牵头兵,不一定这场仗能打的赢,而且可能还有“战士”牺牲。因为国产CPU产业配套滞后于产品技术需求、生态环境薄弱且成熟缓慢。正如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曾经说的那样,“目前新一代龙芯在CPU最核心的技术微结构方面,跟国外的主要厂商终于已经基本持平了,差距方面仅差5%、10%左右。我们可以做世界第一CPU,而且有,但关键就是没法用,用户不用你”。

  在10月21日举办的“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龙芯CPU高校开源计划”活动中,龙芯中科宣布将GS132和GS232两款CPU核向高校和学术界开源,这又预示着什么?

  很明显,龙芯将两款CPU核开源,一方面可以很好配合国家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育改革,另一方面也为以龙芯相关软硬件开发的人才培养加足马力,并借此丰富龙芯的软件生态和产业链。

  众所周知,国内大多数IC设计公司的SoC并非完全的“独立自主”,大多依靠购买国外IP并“攒”出SoC,拥有自主设计CPU核的单位屈指可数,尤其是在飞腾处理器转移到ARM阵营,坚持自主架构研发的国产芯片仅剩龙芯和申威两家。

  现在我们就走进国产龙芯、申威看看他们是怎么熬过了这些年。

  龙芯

  虽然龙芯走向产业化仅仅6年的时间,但是它的历史却要回溯到2001年。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龙芯系列处理器;2010年,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龙芯系列CPU包括面向行业应用的专用小CPU,面向工控和终端类应用的中CPU,以及面向桌面与服务器类应用的大CPU。

  龙芯成功包揽了我国三项CPU界的“首款”称号,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我国首款64位通用CPU(龙芯2B)、我国首款四核CPU(龙芯3A)。

  龙芯发展史: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