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IC业新一轮爆发式增长与成长,半导体产业园遍地开花,政府与企业大力投资建厂或扩产,曾经的IC版图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晶圆代工、存储等竞争格局。
与非网《芯片世界地图》对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无锡、合肥、武汉等地IC格局进行了详细的盘点。透过盘点可以看出2017年的投资重点以省会及有根基或者实力的二三线城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17年我国各地方IC版图的扩展情况。
我国IC版图总览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2017年年会上,我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指出,2017年全国的IC设计企业数量达到1380家,全行业销售预计为1946亿元,相对2016年增加28%。从区域分布来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规模分别达到662亿元、687亿元、403亿元和193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22.49%,38.61%,13.86%和51.09%。销售额过1亿、5000W-1亿、1000W-5000W的企业分别有191家、189家和742家。
中西部的产业规模占比最小,今年的增长率却最高。所以我们先从中西部地区说起。
中西部有四大势力,成都、重庆、西安、武汉。
成都
PK重庆,拿下格芯大单
今年2月10日,成都成功抢了重庆的“单”,原定在重庆落子的全球代工巨头格罗方德(GF),居然转向成都,其“子”并起名格芯,与成都政府合资建12英寸生产线,并引入22nmFD-SOI技术。
5月,距离格芯落户成都消息仅100天,成都政府与格芯再加码,双方表示要合作建立一个世界级的FD-SOI生态系统,其中涵盖多个成都研发中心及高校合作的研究项目,累计投资约为1亿美元。
格芯开启了成都IC业新时代,打通产业链国内晶圆代工的环节,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12英寸先进工艺晶圆生产项目的空白。在7月14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主办的“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以“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链”为主题,“产业链”一词也说明了格芯对成都IC战略性布局的重要性。
紫光2000亿投资落户成都
4月22日,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紫光集团”)与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在蓉正式签署紫光IC(集成电路)国际城项目合作协议。至此,紫光的IC布局已形成武汉、南京、成都的“铁三角”布局。
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愿景
5月,位于高新区的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产。以京东方项目为代表,成都今年持续推动工业投资,1~4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04.9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8.8个百分点、全省12.8个百分点。
成都提出到2020年,将力争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全市第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重庆
相比成都,我国西部另外一支IC势力重庆在2017年“热度”要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