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手机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其意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通信工具的范畴。随着手机硬件性能的提高,手机已经逐渐融入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但与此同时,随着手机屏幕、电池、摄像头等等常规硬件方面的进步逐渐放缓,整个手机行业仿佛也进入了"高原期",因此手机 AI,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则顺理成章地成为“智能”手机行业进步的下一个风口。
人工智能已是趋势,但也需要本地化
人工智能在手机上最直观体现,我们自然会想到大名鼎鼎的苹果 Siri、Google Assianst 等语音助手。它们能听会说,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培养了对它们的使用习惯,人与手机的交互也不再乏味。
语音助手在智能手机上并不能算新鲜事。早在 2012 年,苹果就推出了 Siri,随后在 2016 年,谷歌则推出 Google Assistant 为安卓手机填补这方面的缺失。背后技术实现的角度上,Siri 是建立在结构化数据以及 SNS 系统上的人工智能结果输出,而 Google Assistant 则是基于大数据搜索为基础,融合机器学习和自然语义分析,将复杂的信息处理成模块化的信息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介质返回给用户。二者背后实现的技术方式有所区别,所呈现出的结果也有差异。
尽管各大科技巨头对手机人工智能都如此看重,但实际上,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人工智能的落地的现状则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安卓系统用户基数极大,但由于环境原因,Google Assistant 至今对中文支持非常不友好;另一边,Siri 所谓的人工智能也更多的用在提醒事项、日历行程这些简单的功能。
比如让 Siri 创建一个闹钟,或者告诉 Siri 提醒你明天中午 12 点去看电影、或者给 XXX 打个电话这么简单的操作。由此可见,即便是人工智能,也需要“本地化”,也需要与系统层面有更深层次的沟通。
Jovi:enjoy vivo's AI
毫无疑问,“AI”已经必定成为今后手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则决定了即便是人工智能这样身处在高精尖的象牙塔内的功能,在落地时也要接地气才行。这也从客观上给了国产手机品牌机会。
作为全球 TOP5 的智能手机厂商,vivo 也在最新发布的 X21 中亮相了自己最新的人工智能助手 Jovi。而 Jovi 也包含了 vivo 对人工智能的思考。
在打造 vivo Jovi 之初,vivo 认为,所谓的“人工智能”,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语音助手、一个搜索引擎,它所带来的体验是全面的,会看会听,懂得我们的需要,并能够及时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能实际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相比于一个单纯的功能,vivo Jovi 更像是一个时刻陪伴在用户身边的伙伴,遇到困难会提供帮助,忘记事情会及时提醒。事实上,最初在给 Jovi 起名时,也正式考虑到用户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才最终将“enjoy”与“vivo”进行巧妙融合,Jovi 一呼即出,这也是 vivo 人工智能想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
有意思的是,尽管 vivo 并没有赋予“Jovi”性别,但在英文环境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用户都认为,Jovi 是一位年轻的女性私人助理,更加细心体贴,更愿意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和付出,足见 Jovi 的贴心与成功。
众所周知,Jovi 不是市面上唯一的“人工智能助理”,不过和其他已有的“智能助手”相比,Jovi 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Jovi 敏锐的场景识别,这也体现了 vivo 的思路:场景识别之上,才是服务。
当我们处在特定的使用场景时,无需对手机下任何命令,Jovi 就已经洞察了我们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对应的智能化定制服务,从一种被动式的语音交互转变为主动式的反应。
vivo 希望通过分析统一的智能家居接口、传感器数据、革命性的算法感知用户当前的场景,然后根据声音、图像、视频等数十个维度的信息输入进行分析、计算、决策,最终整合 vivo 自身和行业垂类服务的能力,带给用户生活中个性化的智能服务。可能说了这么多,大家还是觉得 Jovi 过于抽象,依旧是隐形的存在,但在对应的场景之中,Jovi 已经现身,成为我们可以明显感知的存在。
游戏时,Jovi 会自动识别出当前的游戏场景,然后硬件资源的调配会率先保证游戏性能,以让游戏帧数、网络信号的稳定。同时为了保证沉浸式的游戏体验,Jovi 也会自动屏蔽不必要的通知,并针对微信、短信、来电等场景做了针对性显示优化,使之不影响游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