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围高科技背后的尴尬:缺少核“芯”技术
尽管中国在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领先地位,但半导体芯片是中国IT行业的一大痛点,即便是通信相关的芯片上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2017年中国进口芯片高达2600亿美元,远远超过石油,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这也说明了中国科技行业对进口芯片是多么的依赖。
据路透社报道,中兴设备中最为核心的零部件全都依赖于美国供应商。根据招商电子的分析,以中兴RRU基站为例,这一领域想要实现国产代替,短时间内绝无可能。而光通信和智能机对于芯片的要求门槛较低,但国产厂商的产品大多应用于低端产品,无法做到完全替代。
尽管近几年中国新建了很多晶圆厂,芯片设计方面亦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国际先进生产工艺之间,仍存有不小的差距。
由于中兴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大部分光器件均来自美国,这次制裁称得上被美国掐住了脖子。这也为中国半导体行业敲响了警钟。想要不受制于人,关键还是要自力更生。
美国制裁让中国更清醒:国产芯片当自强
通过中兴被制裁一事,我们更清楚看到国内半导体行业的不足,核心技术的缺失。通过此次事件,国内公司务必要吸取教训,强调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加大在芯片等领域的投资。
国家近年来已经意识到了半导体行业的战略意义。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为较短时间内中国芯片产品跨域式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而后国家半导体“大基金”成立,用以支持相关项目。目前,该基金以募集超过3000亿元。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半导体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如紫光、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技术突破。其中,麒麟处理器得到了海内外媒体一直好评。紫光对于存储介质的研究也获得了极大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中兴旗下中兴微电子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三大芯片公司。
我们要明白,发展自主核心技术才是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带来财富和流量,但最终比拼的还是核心技术。相信经过此次制裁事件,国家必将不遗余力地扶持自主创新项目,争取早日突破欧美技术封锁,将中国建设为“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