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世界第一的麒麟980,可算砸垮了高通骁龙845?

与非网 中字

华为麒麟980来了。北京时间8月31日晚八点,华为将在德国柏林的IFA 2018展会上登场,万众关注、万众期待的麒麟980处理器也将正式亮相。在之前,余承东就已经公开表示:“麒麟980将遥遥领先高通845和苹果的芯片”。到底是不是在吹牛,就看今晚的表现了。

首先大家可以看一张表格,小编就将骁龙845与麒麟980基础数据进行了对比,看看其所言是否属实,苹果采用独立的ios系统,这里就暂且不说。详细数据看下方表格:

发布会指出,麒麟980与骁龙845相比,性能提升22%,耗电降低32%。游戏性能,与骁龙845对比,帧数59:31。可见麒麟980确实领先于他的老对手骁龙845。

那么现在,就让与非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这款麒麟980有何领先之处。

六个世界第一

发布会一开始,余承东便砸出了麒麟980的六个世界第一:世界第一个7nm工艺SoC、世界第一个ARM A76架构CPU、世界第一个双NPU、世界第一个Mali-G76 GPU、世界第一个1.4Gbps Cat.21基带、世界第一个支持LPDDR4X-2133内存。

世界第一个7nm工艺SoC

这款麒麟980最引人关注的是搭载了7nm制程工艺,台积电的7纳米制程工艺在功耗上优于10纳米制程的骁龙845和麒麟970,可以提高手机续航,而且封装面积更小,芯片尺寸为仅为14mm*14mm,集成了69亿个晶体管,同时运行速度更快。相比10nm工艺的麒麟970增加了足足25%,晶体管密度更是增加了55%。

世界第一个ARM A76架构CPU

ARM方面表示,此次A76架构的核心在性能、功耗控制等表现都上一代A75核心大幅提升。与上一代的10nm A75核心相比,新一代A76架构在性能上提升了35%,节能表现提升40%,在机器学习能力上提升达到了4倍。麒麟980此次采用A76架构,相较上一代处理器在表现上提升75%,在能效上提升58%。

世界第一个双NPU

麒麟980是业内首款搭载双核NPU的移动SoC处理器,能实现每分钟图像识别4500张,还支持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物体检测等AI场景。

据悉,麒麟980在双NPU的移动端强大算力加持下,能做到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物体检测、图像分割、智能翻译等AI场景,采用更高精度的深度网络,具备更佳的实时性,从而获得更优体验。

麒麟980实现每分钟图像识别4500张,识别速度相比上一代提升120%,远高于业界同期水平。

无论是表演节奏感极强的舞蹈,还是在镜头前快速跑步,麒麟980都能够实时绘制出人体的关节和线条,强大的物体检测能力可以准确识别多种物体,并可以做到拍照预览的实时物体跟踪。

世界第一个Mali-G76 GPU

麒麟980在业内首商用Mali-G76 GPU,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46%,能效提升178%。麒麟980创新性引入AI调频调度技术,能够实时学习帧率、流畅度和触屏输入变化,预测手机任务负载,动态智能感知手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性能瓶颈,及时进行调频调度。

世界第一个1.4Gbps Cat.21基带

麒麟980在全球率先支持LTE Cat.21,支持业界最高的下行1.4Gbps速率,能更灵活的应对全球不同运营商的频段组合,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在不同的运营商网络下的高速体验。

麒麟980配套使用全球最快的手机WiFi芯片Hi1103,全球率先支持160M带宽,理论峰值下载速率可达1.7Gbps,是业界同期水平的1.7倍。

世界第一个支持LPDDR4X-2133内存

麒麟980支持LPDDR4X-2133内存,带宽提升20%,延迟降低22%。

战胜高通845?可能855才是它真正的敌人
余承东早前指出,麒麟980芯片的性能将极大提升,一定遥遥领先骁龙845。

2017年12月,高通发布新一代高端旗舰产品骁龙845处理器,当时的麒麟系列看家芯片是970,骁龙845处理器采用了Kryo 385架构,胜过麒麟970采用的公版架构,骁龙845处理器的最高主频达到2.8GHz,而麒麟970的最高主频是2.4GHz,但在人工智能性能方面,麒麟970在某些方面则领先于当时的骁龙835。

这得益于麒麟970芯片最大的特征,设立了一个专门的AI硬件处理单元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神经元网络)用来处理海量的AI数据。

随着980的到来,麒麟980采用ARM新一代架构,在CPU部分是可以与骁龙845一战的,但并不足以领先下一代的骁龙855,按照高通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只要不翻车,高通会继续领先华为,GPU一直是华为的弱项,即使麒麟960这一代华为开始堆核心了,性能也无法和Adreno系列比肩。

这一仗麒麟980是赢了,但是面对接下来的骁龙855与九月份即将发布的苹果A12,麒麟980恐力有不逮。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