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韩国最大的跨国企业三星集团,近日三星手机业务表现惨淡,但整体业务在上涨,原因是三星在半导体器件及芯片等业务上表现出色。前段时间特朗普对中兴的封锁及近日加征半导体相关关税,这些都可以说明芯片对整个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
华为海思和紫光集团表现抢眼
据国外某知名调研机构发布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排名,国内有两家厂商跻身前十名,分别是华为海思和紫光集团,以47.15亿美元和20.50亿美元的收入分居第七位和第10位。其中华为海思更是表现惊人,同比增长达到21%,仅次于去年的英伟达和AMD,在Fabless增长中位居全球第三。在前十Fabless中,有六家是来自美国,一家来自新加坡,三家来自中国(其中一家来自中国台湾)。
鉴于芯片特别是通用芯片的重要性,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希望能制造出来,以此来减少对国外芯片的依赖性,按照目前来看,中国厂商制造出通用芯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芯片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从芯片设计到晶圆生产、从芯片制造到封装和测试等,发展成环环相扣的芯片产业链,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化产业。但现实是中国芯片产业还不成熟,仅仅为国外客户做一些“外包”服务。
它们包括:
1、芯片制造业:芯片制造业主要为海外客户进行加工。
2、芯片设计:芯片设计主要使用的是海外资源。
3、芯片封测:芯片封测主要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
换句话说,中国半导体芯片最缺乏的是更新迭代的条件。英特尔、高通、三星等公司的芯片就算是某一代的芯片产品不好用,但他能做到不断地更新迭代,市场也买账,但对于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来说,如果某代芯片不好用,市场却没有中国容错的空间,在外国芯片性能优越、成本更低的情况下,中国芯显然竞争力不足。没有迭代机会,就意味着很难有所提升。
实现通用芯片的国产化仍需努力
例如近段时间里,嘉楠耘智的成功研发并量产出全球第一款7纳米芯片,被某些人标榜为“中国芯”崛起的标志,但更多专家表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款芯片只是一个专用芯片,对于芯片行业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华为、小米、格力等厂商都在积极制造芯片,甚至华为海思的麒麟系列芯片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它们并不是通用芯片,无法支撑起整个半导体行业链。
就目前看来,虽然中国在通用芯片的制造道路上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不管投入多少资金、资源、人力及物力,中国厂商还是会在这条路上坚持到底,只为早日拜托对国外芯片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