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Intel处理器缠斗史:为创造伟大产品而生

IT168 中字

随着锐龙系列处理器的问世,AMD凭借出色的产品表现以及优秀的市场反应,让AMD的处理器市场份额重新拉回到和Intel对等的位置,在很多玩家看来,AMD与Intel的关系似乎是水火不容的竞争对立的关系,但是实际上,AMD的与Intel之间的关系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复杂的多。

笔者的印象中,从接触电子产品开始,Intel的酷睿系列处理器就凭借出色的性能表现全面压制着AMD处理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用户选择电脑都会选择Intel处理器,在那个“i3秒全家”的年代里,AMD的状况真的不能单单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了。

从一开始就注定遥望对方的AMD

1969 年,在仙童半导体负责销售的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在加州创立了超微半导体公司 Advanced Micro Devices,这就是现在的AMD公司,而在前一年1968年,同样是仙童出来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和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联合成立了 Intel,就这样,两家科技公司开始了相爱相杀的50年。

不同于Intel的5分钟筹集500万美元,AMD在花了500万分钟才筹集了5万美金的费用,可以说在一开始,AMD就注定只能远远遥望Intel。

从成为Intel代工厂赚到第一桶金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IBM绝对是巨头级硬件厂商,那个时候的IBM采用了Intel 8088芯片的个人电脑大卖,第二年IBM同样找到Intel希望他们提供80286微处理器,但是这个时候为了防止Intel一家独大,同时IBM还找到了AMD作为第二供应商,来确保供货的稳定,避免产能不足以及供应商难以控制。

为了得到IBM的这笔订单,Intel无奈与AMD前述了X86授权协议,这样AMD成为了8086/8088芯片的第二供应商,就这样依靠Intel的技术授权,AMD克隆除了自己的AM286芯片,在性能上优于80286,并且兼容Intel平台,这样Intel感受到了AMD的威胁,决定终止协议,放弃对AMD的X86技术授权。

就这样,AMD被迫放弃AM286,决定自主研发基于Socket的处理器,最终在1989年成功研发了AM386,但是Intel仍旧以“386”是自己的专有名词将AMD再次告上法庭,最终靠着拖延战术,让自己的市场份额得到了充分的巩固,等到1995年的时候,AMD终于胜诉,但是386获得生产许可,但是此刻的市场瞬息万变,其产品已经不再是市面上性能领先的高新产品。

最终,在1987-1995年间,Intel推出奔腾处理器获得巨大个性,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经济收益,反观AMD,被诉讼案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在技术以及市场上处在落后的状态。

AMD速龙取得重大成功获得市场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2005年五月份,Intel发布了奔腾D处理器,由于处理器内部其实是两颗奔腾4处理器结合起来的,但是在性能以及发热表现上非常糟糕,被用户戏称为“胶水双核”。

仅仅过了一周的时间,AMD发布了自己的双核速龙64 X2,这款处理器在性能表现以及功耗上都要明显优于奔腾D,被誉为一代神U,可以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处理器,同时也是AMD历史上最成功的处理器之一。

凭借出色的产品,在2004-2005年期间,AMD度过了最为风光的两年。

十年被压制 靠锐龙实现大翻身

此后的十年,就是我们比较熟知的十年了,随后就是Intel提出了Iick-Tock战略,“Tick”代表着2年一次的工艺制程进步,“Tock”代表着相同制成前提下微架构的提升,随后,Intel严格执行此战略,同时众多的产品问世也让Intel的市场地位得到了充分巩固。

在这样的一段时间内,AMD毫无招架之力,06-08年,是AMD比较艰难的两年,在2009年之后,AMD推出了APU,推土机打桩机、压路机等架构,试图重新夺回市场份额,但是无奈Intel酷睿i3、i5、i7早已经将中高端市场牢牢占领,AMD产品表现平平,无力与Intel正面抗衡。

直到2017年AMD 锐龙 Ryzen 7处理器的亮相,才让AMD的重新得到大家的认识,凭借极佳的性能表现以及功耗优化,锐龙系列处理器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上,锐龙处理器在一些电商上的市场份额重回50%,这对于多年来不更新架构和制成的Intel造成了非常的大的冲击。

感谢AMD 让我们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的魅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归其根本还是需要强劲的产品来让用户以及市场买账,AMD锐龙系列处理器凭借出色的性价比让用户享受更好的魅力,这样的场景是消费者最愿意看到的,毕竟用更少的钱去享受更高的性能,谁不愿意呢?

不久前的7nm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崛起的AMD,凭借Zen++架构,未来和竞争对手的厮杀更是大有看点,对于AMD这样的良心企业,我们应该说一声“THANKS”。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