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十多个年头的快速增长后,如今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发生了变化,先是2017年的增长放缓,到了2018年就已经开始同比下滑。
按照市场研究公司IDC的预测,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同比小幅下滑0.2%,之后在2019年到2022年期间将恢复到约3%的缓慢年增长率。不过对于中国、美国、欧洲等高度饱和的市场,情况还要糟糕不少。
智能手机增长停滞是多个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用户换机周期延长,比如不断攀升的均价,再比如创新的瓶颈和同质化。至少在5G手机全面普及前,手机市场将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期,而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又该拼什么?
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的公开发言,从中或许可以窥见华为目前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向左万物互联,向右场景生态
当智能手机进入全盛期,硬件上的升级已经不那么性感,终端云服务同样成为用户去留的关键因素,但赛点在于智能手机将在哪些场景中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强化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以华为为例,终端云服务覆盖的场景有很多,作为每天陪伴用户时间最长的电子产品,诸如金融、健康、内容等都是可以挖掘的场景。
一个简单的例子,两年前大多数人乘坐地铁时还需要去排队购票,现在用手机刷地铁已经屡见不鲜,华为打通多个城市的交通系统,用手机取代了公交卡。可以看到,华为终端云服务成为华为手机加强与用户沟通的天然媒介,也是增加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的不二法门。
IoT无疑将是未来竞争的重要赛道,华为的芯端云协同为这场竞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张平安在乌镇峰会中提到:通过不断创新,华为已经逐步攻克感知、认知等方面的挑战,使移动终端更加智慧。NFC、方向传感器、深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众多感知能力,将可以连接覆盖办公、家居、车联网、运动健康、医疗、教育等众多场景。
用户生活主要有四个场景:移动、家庭、车载和办公,手机厂商们已经占领了移动场景,下一步就是要占领“家庭”。一是家庭场景的智能化体验还很基础,二是缺少可畏的竞争对手,何况前景看起来也很诱人。
还是IDC的数据,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达4.331亿台,比上一年增长27.6%,预计2022年市场出货量将达到9.397亿台,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8.5%,市场规模达到1.7万亿美元。
拥抱IoT这个新的春天,无疑是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但当所有主流手机品牌都意识到终端云服务的机会时,竞争的升级也是必然的,而华为很早就在这一战场布局,终端云服务已经成为华为“芯端云”协同战略的重要支点。
芯端云协同是急先锋,服务深度是护城河
华为的心思不难理解,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以手机为中心构筑云服务生态,进行全场景延伸,让万物在线、端云协同。可如何应对智能音箱、智能汽车等跨赛道竞争对手的奇袭,芯端云协同是急先锋,服务深度就是最大的护城河。
智能手机的成熟度远高于其他硬件产品,却也面临着新的抉择:在横向上不断延伸,还是在纵向上持续深入?我们来看看作为全球顶尖终端厂商的华为,是如何做的。
今年6月份的时候,华为发布了全场景生态战略,瞄准的正是两个层面:硬件上以手机作为主入口,平板、PC、穿戴、电视、音箱、车机等作为辅入口,照明、安防、影音、监控等作为泛IoT硬件;内容和服务上将通过华为智慧引擎对用户使用碎片化服务产生的信息流,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实时感知用户、预测需求、精准匹配应用。
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则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给出了更具化的解释,核心思想就是聚焦服务的深度。
1、手机逐渐成为万物感知的主要入口。以华为Mate 20 Pro的3D深度感知相机系统为例,利用摄像头、结构光和光谱等传感器,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仿生成像,进而延伸出了很多应用场景,诸如美容、医疗、教育、运动健康和游戏等等。如此一来,手机摄像头的价值就不局限在拍照,还可以进行肌肤深度检测护理、水果糖分的检测等等。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来临前,华为已经开始提前教育用户习惯。
2、手机正成为智能助理乃至数字分身。张平安选择用金融作为案例讲到,智能手机已经为金融服务搭建了全覆盖的使用场景,轻度的移动支付、公交刷卡,重度的理财、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都可以借助一部手机来实现。除此之外,华为还和中国银联一同发布了Huawei Pay“卡码合一”的新功能,简化操作流程和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持续确保移动金融安全实现芯片级的防护。
一杯敬创新,一杯敬开放
互联网上重新流行了“下半场”的说法,论点是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智能手机似乎有着同样的味道,红利还在时几乎清一色看向了用户,比拼的是谁家在销量上更有优势,而当销量上的增长陷入停滞,终端云服务成为新的抓手,和产业互联网的思路不谋而合。
那么,未来驱动手机厂商持续增长离不开两大引擎,技术创新引擎和服务开放引擎。
技术创新引擎其实毋庸多言,以往智能手机的性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瓶颈,而如今物联网也好,场景化也罢,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支撑,处理器的算力恰恰是决定人工智能强弱的重要一环,而华为早早就在自研处理器中加入了NPU模块,以配合AI在手机上的应用。
另一个引擎是服务开放,与其他厂商的开放资金打造封闭生态模式不同的是,华为终端云服务更加注重基础服务的构建,给出了一个服务开放的新标杆。
一方面启动了针对开发者的"耀星计划",激励开发者围绕AR/VR、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领域创新,并提供人才培养、开发支持、营销辅助等一系列的资金与资源扶持。毕竟开发者才是生态的核心资源,不应该建立在派系的基础上,而是把权利交给开发者。
另一方面打造用户感知的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华为推出了华为快服务智慧平台,让服务以原子化的形式快捷地接入到手机当中,让人找服务更便捷,服务找人更精准。目标不仅仅局限在APP本身,而更多的是APP背后带来的服务。或许这才是终端云服务的初衷,智慧生活应该是跨场景、无缝的,让用户感知到开放创新的红利。
一旦智能手机和终端云服务生态进行协同挂钩,使命就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工具属性,而是服务属性,结合5G和AI的到来,必将是加速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先驱。
所以我认为,技术上的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开放的生态则是必然归宿。
结语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下滑,新兴的物联网市场空间又庞大,手机作为端云协同非常重要的入口,就可以理解华为对终端云服务的押注。从上半场到下半场,进入到的是“全联接”的时代,除了广度还需要深度,智能手机将不再是纯硬件上的竞争,属于终端云服务的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