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市值蒸发2000亿美元,全球最赚钱的企业怎么了?

杨剑勇
关注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黄叶飘洒的季节,同时,天气也开始转凉,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进入11月后,也将面临寒冬困境,特别是市值大幅下滑,11月12日更是重挫5%,13日再次微跌1%,相比早前创出1.12万亿美元新高后,到如今,市值蒸发2000亿美元,寒气逼人,对于这家是全球最赚钱的企业来说,到底怎么了?

苹果市值蒸发2000亿美元,全球最赚钱的企业怎么了?

苹果业绩和利润都非常强劲,2018年第四季度(截至9月30日)营收同比增长20%至629亿美元,2018财年总营收2655亿美元,利润同比增长23%至595亿美元。苹果公司表示,2018财年第四季度再创新高,服务收入突破100亿美元,已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并声称 2018财年画上了圆满句号,这一年中,苹果出货了20亿台iOS设备, 2018年作为App Store十周年,实现了迄今最强劲的营收和利润增长。

库克在展望未来时称:过去两个月,通过发布新款iPhone、智能手表、iPad和Mac为客户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佳节将至,苹果也将以史上最强大的产品和服务阵容再创佳绩。

但在资本市场,华尔街担忧苹果iPhone已见顶,股价持续走低,市值跌至9122亿美元,相比在十月已经蒸2000亿美元,相当于5个小米市值,并且还波及到苹果供应商受挫,多家供应商下调业绩预期。

贪婪的苹果,库克只盯着果粉的钱包

得益于高价策略,苹果在2018财年营收和利润惊人,只是iPhone需求现疲软,以及缺乏创新,在库克自2011年掌管苹果后,没有像乔布斯那样,推出具有颠覆性的产品,他更像是一个只会吃老本的人。

然而,库克作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产品价格一年高过一年,从每件设备中获取更多利润,把iPhone变成奢侈商品。对于创新不够,但不断飙涨的iPhone,预示苹果只盯着用户口袋的钱,这让苹果变得比任何时候都要贪婪。

高售价、缺乏创新等诸多因素,让无数果粉失去换机动力,iPhone销量没有提升的情况,单价飙涨,售价万元以上,让苹果营收和利润依旧保持飙涨,创出新高。2018财年利润率为38.34%,相比其他科技企业,苹果利润率靠前,赚取了全球绝大部分手机利润。同时,苹果也是全球最赚钱企业,赚钱能力无人能及。

库克比谁都明白,全球智能手机下滑,这个趋势还将延续,他作为全球最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同时也是一位最精明的生意人,他很清楚,智能手机饱和及下滑的状态下,要最大限度收割最后一波。所以,近年来苹果更注重赚钱能力,高高在上的价格是获得巨额利润法宝,特别在中国市场,飙涨的价格没能阻挡买买买模式,虽然出货量不能提升,但单价的大幅提升,苹果从中国赚取巨额利润。

库克让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位居全球榜首,2018财年净利润595.31亿美元,五六百亿美元的利润,折合人民币高达四五千亿元,中国最赚钱的企业是工商银行,全年利润为2860亿人民币。同样,库克从中也获得巨额回报,有机构给出库克担任苹果CEO七年期间,总收入大约7亿美元,6.5亿美元来自股票期权。

国产厂商瓜分苹果中国份额,华为大幅甩开与苹果的差距

苹果对2019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做出预测,营收介于890至930亿美元之间,如果营收在890亿美元,仅同比微增7亿美元,可以看出增速明显放缓,高价iPhone需求疲软是主因,以及在华为和小米等国内手机厂商围剿下,他们不断在蚕食苹果份额。

在中国市场,iPhone已不是最畅销的智能手机,取而代之的是华为,IDC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苹果在国内份额仅剩7.4%,落后于华为、vivo、OPPO和小米之后,特别华为大幅甩开与苹果的差距。

中国手机厂商在这几年迅猛发展,并冲出国门,但iPhone正在失去光环,库克顶着乔布斯时代培育的庞大果粉优势也面临消失。华为智能手机不仅在国内领先苹果,在全球市场,苹果也败给华为,IHS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55亿部,显示华为出货量高达5200万台,高于苹果4690万台,这是华为连续多个季度在全球超越苹果。曾引以为傲的iPhone,甚至一些消费者为了得到一部iPhone做出偏激的事,如今iPhone局面令人惋惜。

苹果市值自8月2日一举突破万亿美元后,依然一路高歌猛进,市值最高1.12万亿美元,这一市值超过全球大多数国家GDP,包括很多欧洲发达国家,我们大A股总市值也就相当于五六个苹果,且苹果富可敌国。但自进入11月后,寒冬来临之际,苹果开始大幅下跌,既有当前全球资本市场环境,也有华尔街对苹果未来担忧,特别对iPhone需求忧心忡忡,使得苹果公司在资本市场遭遇血洗,蒸发近2000亿美元。

最后,iPhone市场被竞争对手蚕食,苹果神话不再,他的市值还能站在万亿美元之上吗?

作者系物联网资深专家杨剑勇,网易最佳签约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读IoT和AI等前沿科技,基于对未来物联网洞察和对趋势判断,其观点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