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在国内发展4年,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

与非网 中字

ETC在中国的发展一向是不温不火。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ET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ETC用户总量约为6046.9万,占汽车保有量的30%左右,较2016年底增加了1526.3万,增幅为34%,截止到2018年年底,ETC总用户约7656万,相较2017年也没有太大的增幅。

但是ETC市场却在今年迎来了一次“浴火重生”。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在两年内基本取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从而减少拥堵,便利群众。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发布的文件,到2019年12月底,全国ETC用户数量要突破1.8亿户,也就是说,今年将会新增约1亿ETC用户。

这将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的ETC终端设备市场将达到70亿元。

这么一块“大蛋糕”也吸引了移动支付机构、银行、ETC企业等争相涌入,但是在这繁荣市场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少“隐患”。

目前ETC最大的问题在于功能单一化。在我国,ETC主要用于高速公路通行缴费,而对汽车在城市交通中涉及到的停车、加油、违章缴费、维修保养、保险等多种场景均未完全覆盖,ETC在汽车生活服务方面渗透率较低,使用率不高。究其根本,ETC的场景仍有些鸡肋,截止到2019年3月底,全国只有34%的汽车安装了ETC,高速公路ETC支付使用率约45%,而随着车联网和智慧交通的不断发展,未来ETC的地位很有可能受到一定的打击。

这还得从ETC的原理说起。ETC,其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翻译过来就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实现离不开三大要素:车载电子标签(OBU)、路侧单元(RSU)和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当车辆驶近收费站时,OBU与RSU通过DSRC进行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与银行进行后台处理,从而达到车辆不停车即可完成交费的目的。

而DSRC,笔者在《DSRC之殇,车联网真的要向C-V2X一边倒了吗?》这篇文章中曾盘点过这项技术,就车联网应用而言,它并不像C-V2X那样“受人欢迎”,在接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很多国家仍然只是应用于ETC收费,其在车联网应用方向并无明显优势。在电子产品高度集成度化、智能化的今天,ETC如果仍然只有单一的高速公路收费功能,恐怕会显得有点“鸡肋”。

不过,ETC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技术融合来寻求“出路”。一方面,ETC可与行车记录仪、GPS导航、倒车雷达等各种功能融合,形成高集成度的多功能一体机,这将提升ETC的实用性;另一方面,ETC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结合相关移动应用,为用户提供ETC在线申请、在线充值、消费查询、电子发票、业务办理等线上服务;同时,结合高速公路出行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准确、实时的出行信息服务。

此外,ETC如果能作为以后汽车的一个功能模块成为“标配”,形成统一的标准,这也不失为一种可能,但是目前各省的ETC车道布局方案不一,实现统一标准的难度较大,这一方案还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实现落地。

综上,笔者认为ETC的市场红利并不会持续太久,ETC“火”了一把之后终会归于平静,未来的智能交通才是这项技术的最终形态。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