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车联网成为热点话题,很多有互联网背景的公司开始进入车联网领域,甚至一些传统的车机制造商也整合资源,依托自身的硬件资源优势进军这一领域。这一领域主要被划分成为“端管云”三块,也就是云端、通信以及设备端,像四维图新、凯立德等提供电子地图导航的便属于“云”,负责提供内容和服务;而提供通信网络的运营商等则属于“管”;最后,一些整车厂和零部件制造商便属于“端”。
一些车联网相关企业
根据赛迪顾问的《车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2020年,5G技术的推广应用、V2X技术发展、用户增值付费等方面将大幅提升,车联网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增速将超过60%。根据智研咨询的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为 2.5-3亿辆,按照 15%的渗透率来算,具备联网能力的车辆将达到 4000万辆左右。以每辆车1000元的硬件产品价格来估算,单是硬件市场就有400亿元规模。而随着产品功能的丰富,单辆车的硬件产值也会翻倍提高,加之互联网服务,车联网市场的空间可以在5-10年内达到千亿甚至万亿规模。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
也难怪各路厂商都要来”分一杯羹”。目前国内市场上具备车联网功能的车辆逐渐增多,但功能基本相同,如远程开闭锁、启动车辆、空调控制、车辆防盗、音频/文本信息推送、紧急救援、车辆信息查看等,这些功能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远远不能达到世界的领先水平。一般来说,车联网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触网阶段,以安全防护为核心的汽车远程信息服务;第二阶段:屏幕联网,车内中控平联网提供部分移动功能;第三阶段则是数字化服务时代,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使车成为物联网的一个节点;第四阶段则是自动驾驶普及,网联化与共享化合二为一的时代,而我国的车联网目前仍停留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正在朝着第三阶段发展,国际汽车企业已经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已经做得很成熟了,比如日本,日本的车联网主要由丰田、本田和日产等汽车巨头主导,整合了车载终端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网络运营商等多方资源,目前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
再次回顾国内的车联网体系,国内BAT车联网解决方案各自布局,华为从车联网芯片入手,其余一些厂商也有各自的思路,下面笔者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各大车联网厂商们是如何布局车联网的。
BAT
BAT这三家互联网公司进军汽车行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只不过三个巨头的方向不完全相同。早期的BAT,围绕着车机互联来做文章,百度给出了CarLife车载系统,不仅可以在汽车上使用百度地图,还有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等第三方APP;阿里旗下的高德拿出了ALink,可以一键连接车载屏幕,方便用户使用高德地图导航;社交本质的腾讯推出了腾讯路宝,但是一直处于内测阶段,没太多实质性的进展。
可以预见到的,简单的车机互联并非长久之计,于是百度搞起了Apollo项目,阿里开始做起了AliOS,腾讯则是做起了TAI。
百度在车联网的布局上做的是相对较为完整的,无论是网联化、智能化都有涉足。百度对其智能驾驶的宣传已经非常多了,也就是Apollo,就目前而言依然还是demo阶段,但在国内已经算是做的不错的。至于网联化领域,百度的小度OS其实并称不上真正的OS,也不是什么专为汽车打造的操作系统,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以语音交互为主,基于安卓开发的超级app,小度OS虽然从技术上而言只是一个超级app,相对较为浅层,对于车的改造几乎可以认为没有,但对车企而言,也是一个较为轻量化的快速解决方案。当然也必须要承认,百度在语音交互这块做的还可以,另外,百度地图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再来看阿里。阿里的车联网很有特点,AliOS做操作系统,斑马做解决方案,这样就能够在车型规划阶段介入,完成基于系统级的软硬一体创新。
最后是腾讯,腾讯在2018年搞了一个TAI的车联系统,该系统是腾讯的AI in Car的升级版本,其提供了全面开放基于AI的连接能力和生态资源。同时腾讯车联提出基于AI的五大服务:智能语音服务、场景化服务、内容服务、社交及运营增值服务。
相较于百度阿里来说,其优势在于自身天然的社交属性、庞大的用户群体及海量的内容平台等,未来或将在汽车圈开辟自己独特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