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滴滴的自动驾驶“野心”看我国自动驾驶版图

OFweek电子工程网 中字

8月5日,滴滴正式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将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此外,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自动驾驶新公司CEO,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自动驾驶技术专家贾兆寅、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人工作均向张博汇报。

作为一家网约车龙头企业,如果说滴滴之前发展自动驾驶业务只是为了在车辆行驶技术方面有所沉淀,那么如今将自动驾驶业务独立出来,显然是将其上升到了公司战略的层面。近来DeepMind、Waymo以及Uber等自动驾驶公司无人出租车项目的加速,无疑给滴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同样是分拆自动驾驶业务,滴滴此举或许是参考了Uber的IPO路径,降低亏损获得融资,抬高公司整体估值,为成功实现IPO铺路。

事实上,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2017年,滴滴就宣布其美国研究院DiDiLabs成立,并在同年8月举办了一次自动驾驶测试车挑战赛,此后又在硅谷开启新园区,公示其将进行大数据和智慧交通、智能出行等方面的研发。继DiDiLabs研究院之后,滴滴又成立了AI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研发。在2018滴滴年会上,还展示了一段滴滴CTO张博与工作人员一起乘坐智能车辆的视频,利用地图定位与车身感应,成功完成车辆转弯、避开障碍物、避开别车行为等项目。

话又说回来,滴滴此前因为“顺风车安全事件”导致这一块业务暂停至今没有恢复,严重影响业务发展,面对这充满潜力的自动驾驶市场,滴滴的“野心”一览无遗。只是如今国内自动驾驶早已“群雄割据”,滴滴想要分得一杯羹,可不是那么容易。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实际上自动驾驶并不是最近才火起来的。在1925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只不过当时是让驾驶员利用无线信号操控汽车,就如同我们现在玩遥控赛车,但在当时也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如今的自动驾驶与以前相比进步了不少。随着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逐渐成为一门多技术融合的复杂学科,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高地。

目前,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对全球汽车行业公认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分级标准的认定是比较权威且详细的。针对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做出了L0~L5六个等级的划分,除了对其称呼不同以外,在自动驾驶主体部分的组成也有所不同。我们通过下表来阐明其中的区别:

从滴滴的自动驾驶“野心”看我国自动驾驶版图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知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汽车为奥迪Aicon概念车,达到了L5等级的水准,只不过是概念车,何时正式面世量产还是个未知数。绝大多数自动驾驶车辆是以L2等级为主,需要人类驾驶员配合自动驾驶系统,比如谷歌无人车、百度无人车以及特斯拉等。

从全球范围内看,美国是自动驾驶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不论是美国联邦政府还是各州政府,对自动驾驶产业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2011年,美国内达华州就率先确认了自动驾驶汽车合规合法,直到2017年底,美国已有21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已先后通过了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立法管理。

我国自动驾驶版图:三大梯队竞逐

近年来,在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逐渐受到重视,连续获得政策支持。去年4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针对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进行法规管理;同年7月,交通运输部出台《自动驾驶封闭场地建设技术指南(暂行)》,对封闭场地测试的建设进行指导。

同样,国内不少企业纷纷瞄准了自动驾驶这块“大蛋糕”,发力开拓市场。目前来看,我国自动驾驶玩家主要分为三大梯队。

从滴滴的自动驾驶“野心”看我国自动驾驶版图

第一梯队:BAT互联网头部玩家

百度

虽然此前百度曾因“竞价排名”的事情被人诟病,然而近些年百度丰硕的科研成果都彰显了其“AllInAI”的决心。实际上,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建树以及成果,不仅在BAT中占据前列,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很高水平。

在2017年,还是陆奇执掌百度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时,百度就曾发布了“Apollo计划”,在百度看来,海量的、高质量的真实数据是自动驾驶开发测试研究中必不可缺的构成要素,在行业深耕的基础上Apollo平台的数据量甚至同类数据集的10倍以上,还联合了国内外汽车供应商以及主机厂来合作,从芯片、传感器、整车架构等多个方面发力布局。

相信大家肯定记得李彦宏随后出现在陆奇的视频连线中,还坐在一辆无人驾驶的红色Jeep测试车上,据说北京交警还因此介入了百度涉嫌在正常道路上违规测试自动驾驶车辆的调查。不过最后澄清,这辆车的驾驶员座位上是有人监控的。

此后的2018~2019年间,百度与金龙客车倾力合作打造的商用级别的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量产下线,开始驶向雄安、武汉、北京、深圳等地封闭园区投入示范运营。今年甚至批量出口日本,在东京等地开展起了商业化运营。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