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在标准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与非网 中字

看了以上长长的行业标准,似乎没有找到中国的影子,这是真的吗?

当然不是,欧美发达国家凭借工业基础雄厚、美国凭借信息技术的发达,走在了全球物联网探索和应用的前沿。但中国也在调快步伐,下面我们细数几项中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领域的贡献。

2015年由中国电信主导的IEEE1888成功转化为《ISO/IEC/IEEE 188880:2015》国际标准。

2016年由中国电信主导的IEEE1888.1被正式发布为《ISO /IEC/IEEE 188881:2016》标准,IEEE1888.3被正式发布为《ISO/IEC/IEEE 188883:2016》标准。

2017年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正式通过了由中国技术专家牵头提交的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

2018年由我国主导的ISO/IEC 30141:2018《物联网 参考体系结构》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物联网标准化的路上还能做点什么?

无论是国际标准还是行业标准,都是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领军者的需求,他们会在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制定出一系列企业标准,有的企业标准甚至会被推广至公认行业标准的行列,比如苹果公司的Apple HomeKit、谷歌的Google Wave、高通的AllJoyn、IBM的MQTT。在中国也不乏这样的企业存在,比如华为的Hi-Link标准、阿里的物联网ICA、中国移动的OneNet、小米的《关于布局5G应用、推动物联网创新发展”的建议》等,都为物联网行业的茁壮成长、构建健康的生态圈出了一份力。

当然,目前的这些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减少IoT因新设备类型以不合规的方式访问、共享数据,或是因IoT设备引入漏洞使得合规性管理的数据被窃取等现象的发生呢?

下面从设备、数据、用户等多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产品生命周期:建立健全的合规性框架,合规性建设要贯穿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尤其是设计阶段,从解决方案出发,提高合规性在研发阶段的优先级,将问题扼杀早摇篮里;

授权、身份验证以及完善的审查流程;

“假设违规”模拟测试:包括物理测试、数字测试、第三方测试与老化测试,从而提高所选安全框架的效率;

库存的准确性:包括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确保硬件设备的类型、版本、序列号、追踪码等的准确性,无丢失或无故增加的情况,采用软件自动更新机制,可远程进行问题修补,省时省力,减少用户验证、发现问题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性;

数据保护:数据保护包括减少不必要的数据采集,进行数据可见性设置,对于医疗保障等特殊行业注意隐私的保护,在启用云服务的项目中,各个客户的数据进行隔离存储,建立云数据合规性策略;

入侵检测:实行单个应用程序流量异常检测,并在“5W”的基础上,关联跨多个应用程序的访问事件,有助于识别未知的违规问题;(5W:谁需要访问应用程序和数据“Who”、他们使用什么设备在访问“What”、在哪里访问 “Where”、何时需要访问“When”、为什么要访问“Why”)

遵守安全策略,定期接受政府、行业的合规性审查(政府与行业当然要尽快制定完善的法律条款),同时增加自审环节;

用户教育:从源头抓起,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响应事件的能力:当发生了违规性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要建立完善、快速的响应机制,以求影响范围的缩小与损失的降低。

总之无论是制造业、零售业、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交通还是智慧医疗保障行业,每家厂商都必须严格遵守其安全性和合规性标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符合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轨道上成功运营其日常业务。当然,当一个公司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那么就需要制定超越强制或推荐标准外的企业标准,为这个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