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问世,但我想说三个“别着急”

亿欧网 中字

5G详细资费在11月1号推出,消息称,三家运营商按速度区分费用,月均最低128元。对于5G的想象很多,但距离真正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

一、别着急升级套餐

最低128元,这个水准相信超出了多数人的接受范围。5G资费未来怎么变动,是更便宜还是更贵,我认为是更便宜。

有两个原因。

第一,现有定价是无奈之举,未来会趋于合理。

三大运营商今年上半年合计流量同比增长了125.8%,收入总和同比只增长了0.7%。这说明,单位4G流量增量带来的收益已经越来越少,甚至可能是负数。现在,运营商更需要提高单价来摊薄5G高昂的成本。

但很显然,普惠的价格才有吸引力,加上国家取消了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要求,未来的模式一定是三家合作把蛋糕做大,通过规模效益降低价格。此外,合约机也是一种可能的模式。

总之,现有的定价思路不会一直维持下去。

第二,基站架设刚刚起步,资源有限。

工信部数据称,2018年大陆4G的基站数量是372万,5G的数量需求将至少是4G的两倍。但预计到今年年底,三大运营商合计才能建成13-15万个。

这就变成了简单的供需关系问题。如果现在把价格定在低水平,基础设施资源将远远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随着基站的增多,以及配套的设施完备,5G流量的价格必然会逐渐趋近平衡位置。

二、别着急换手机

华为已经推出了Mate 30,苹果也声称要在明年发布5G手机。但如果消费者单纯为了5G功能而换,或许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首先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现有产品不完善,供应链响应能力不足。

5G在设备层面的升级,会直接涉及芯片、天线、滤波器等零部件。同时,高功耗和海量数据等特征又会间接对电池、存储单元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有一环存在短板,木桶效应是明显的。

目前的手机产品,均未接受过大规模的市场验证,其可靠性无从得知。

此外,就算厂商能确保自己的产品质量,对供应商的把控也是参差不齐的。华为和苹果自研的5G芯片或许尽善尽美,但他们如何保证天线阵列在点对点(Device to Device)传输时的性能?

其次,5G想象空间丰富,产品迭代或许跟不上新场景。

高频低延时、大带宽带来的可能性很多。目前已经想到的场景是自动驾驶、VR/AR、工业物联网,能结合的点包括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任何一种方向,都有可能重塑手机产品形态。

4G普及前,手机交互方式经历了巨大变革,5G前夕,又会发生什么?

三、别着急挑选运营商

4G时代挑选运营商的标准,是信号、套餐资费,但以后区别会越来越小。

第一个原因,是如前所说,三大运营商会趋向合作,定价变得统一。

具体的合作方法,就是铁塔资源的共享。有分析师测算过,一个4G基站的造价在4-6万,5G基站是20万,光花在基站建设上的费用就是惊人的。如果运营商还采取之前各自租用站址的方式,会造成资源浪费,本身的现金流也承担不起。

中国联通和中国铁塔的高层,都表示过会加强资源共享,在设备体系上做联合。这导致资费会越来越一样,区别只体现在合作方上。

这也是第二个原因。未来能体现差异化的地方,就是和不同内容商的合作。

4G已经有了诸如大王卡的模式,5G会更加深度。但具体参与方都有谁,不好预测。试想如果移动和腾讯深度绑定,提前选择联通的用户将面临日均GB级别的沉没成本。

亿欧智库分析师认为,5G是一项建设周期极长(5-7年),投资总额极大(1.2万亿人民币)的技术。新技术面前,总会有2.5%的创新者乐于提前接受。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权衡不确定性带来的得失再做决定,方为上策。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