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云计算从此处升起

IT168
关注

如今,云计算已真正走过了“早期采用者”阶段,进入“早期大多数”。更多的组织已经认同了云计算所能够带来的巨大价值,将业务负载迁移到云上,以获得云的敏捷性、可用性、可扩展性等优势。而云计算也正式迈进2.0时代,云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支撑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创新的重要基石。

与此同时,各种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应用负载向云上迁移,也对云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对于云服务商来说,多样化的云需求带来了更可观的市场空间,也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也为云本身带来了无数新的挑战。

今天的云服务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云服务提供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云服务提供商希望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能够提供差异化的创新服务,且保持技术领先。

谈到云服务能力升级,有一家企业不得不提——英特尔。英特尔在数据中心领域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单单从计算这一个层面看,英特尔目前占据了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当然也包括云数据中心。同时,基于覆盖全面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组合,英特尔携手生态伙伴,已帮助全球范围内的多家云服务提供商实现了性能提升与云架构优化,助其打造了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云服务。

如我们所见,越来越多优质的“云”,正在英特尔的赋能下徐徐升起。

“青云”直上,英特尔广泛的数据中心级产品助其夯实底座

青云QingCloud创立与2012年,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级全栈云ICT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千帆竞发的公有云市场,青云凭借技术的创新站稳了脚跟。连续三年入选Gartner《Market Guide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China》报告——这是Gartner 针对云计算 IaaS 市场趋势的指导性报告,在业界拥有非常高的影响力。

这些年来,青云QingCloud 通过不断的战略升级和广义云计算能力,打造了一个具有“全栈”、“全态”、“全域”能力的全维云平台。在服务层次上,纵向跨越 IaaS、PaaS 和应用平台的全栈云架构,覆盖众多品牌的 ICT 服务;在服务交付形态上,以统一架构实现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托管云的一致化交付与管理;在服务场景纵深上,集结云、网、边、端一体化能力,实现全域智能数据互联。

全域、广泛的云服务能力,意味着其底层基础架构需要面临多样化云服务带来的极高复杂度。英特尔拥有最广泛的数据中心产品组合,是青云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了涵盖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硬件以及软件优化创新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英特尔与青云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在新产品与新技术发布时,第一时间展开对更优架构形态与更高生产价值的探索。

在计算平台方面,青云已完成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切换;在存储方面,基于英特尔傲腾数据中心级固态盘,青云推出了整合英特尔缓存加速软件的分布式云存储产品;同时双方联合创新,共同基于英特尔革命性存储技术英特尔傲腾数据中心级持久内存,研发云计算平台的创新服务;另外,在新的英特尔FPGA以及英特尔以太网800系列产品方面,英特尔与青云也正在进行相应的POC测试。无论是云的性能提升还是服务创新,英特尔基于广泛的数据中心产品组合,为青云提供了全方位的、强有力的支持。

另外,英特尔为客户提供了价格、性能、功能和功率方面最广泛的 SKU 选择,能够满足每个客户的独特性和不断变化的需求。站在云服务提供商的角度,更广泛的SKU选择,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针对不同云服务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层级、不同阶段的服务水平。再进一步,也可以实现成本管控,在公有云市场日益激烈的价格战中,获得一定的优势。

4倍提升!金山云CDN服务升级背后,英特尔软硬协同助力

同样创立于2012年的金山云,业务范围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服务企业级客户超过4万。凭借产品、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全面发力,金山云实现了2013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0%的超高速增长,2019年Q1更以同比100%强劲增长态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CDN(内容分发网络)服务是金山云产品中的一个“爆款”,其中包括音视频点播、大文件下载、图片小文件、流媒体直播加速等服务。巨大的用户量和频繁的数据传输,对金山云的基础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点播环境中,存储在数据中心的音视频数据被频繁调取,这为存储架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英特尔针对性地为金山云提供了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加上基于QLC技术的英特尔D5-P4320固态盘(NVMe协议)的计算与存储硬件方案,金山云获得了4倍的性能提升。领先的硬件设备是获得更高性能的基础,但同样重要的,还有在软件层面的持续调整与优化。金山云相关负责人指出,距离达到硬件上限还有30%的距离。未来金山云也将与英特尔保持精诚合作,继续优化性能,为其用户提供更快速、稳定的CDN服务。

本次合作中,英特尔为金山云提供了软硬一体的定制化服务,在英特尔专家的协助下,金山云团队克服了许多软件方面的挑战。英特尔还为金山云提供了SPDK(Storage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Kit)开发套件,这是英特尔为了帮助更好的发挥NVMe SSD磁盘性能而推出的一款开发套件,为编写高性能的、可扩展的、用户态存储应用提供了一套工具和库函数,通过英特尔的网络、处理、存储技术,将存储介质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SPDK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软件作为英特尔六大技术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特尔以数据为中心的未来战略的一个关键。英特尔在软件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15000名软件工程师,拥有强大的软件研发实力,不但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英特尔产品自身的潜力,同时也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英特尔软件解决方案覆盖了基础设施层、操作系统与编排层、应用层,拥有全栈的优化能力。通过建立英特尔开源技术中心,英特尔组建了一个世界级的国际团队,持续推动开源事业进展。英特尔为Linux内核、Chromium OS 和OpenStack等各类开源项目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开源社区中具有领导地位。此外,通过与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以及开源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共赢,英特尔正在集合生态伙伴的力量,加速全球创新技术的升级与应用部署。

内置AI加速,第二代至强助UCloud AI在线服务获11倍性能

UCloud定位为一个中立、安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坚持中立,不涉足客户业务领域。自主研发了IaaS、PaaS、大数据流通平台、AI服务平台等一系列云计算产品,并深入了解互联网、传统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在内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

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未来AI将与行业结合,发挥巨大的潜力,驱动百行百业的智能化创新转型。而这背后,需要大量云服务的支持。UCloud的产品研发一直与技术发展趋势相贴合,从混合云、物联网到大数据,UCloud都推出了相关的产品服务。在AI方面,UCloud也并没有落后。

围绕“云+AI”的模式,UCloud致力于提供支撑企业AI应用的基础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客户快速便捷部署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AI 在线服务UAI-Inference,是UCloud推出的面向AI在线推理服务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平台,能够满足企业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AI领域的计算需求。运行在基于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UCloud “快杰”云主机上,UAI-Inference的性能与上一代相比提高了11倍。

作为唯一具备内置人工智能加速能力的CPU,第二代英特尔至强搭载了英特尔Deep Learning Boost,能够大幅提升处理器的AI推理性能,这是UCloud “快杰”云主机可以实现如此大幅AI推理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

此外,UCloud还与英特尔合作,为UAI-Inference引入了面向英特尔架构优化的Caffe框架,确保兼容性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性能,提供差异化AI云服务。同时集成了新版本的英特尔数学核心函数库2017,更高效地利用英特尔AVX-512的处理能力,加速AI在线服务。

对于英特尔来说,AI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从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内置AI加速能力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英特尔对AI的重视。硬件上,英特尔拥有覆盖端、边、云的AI计算平台,提供最完整和灵活的硬件产品组合,还通过OneAPI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异构的统一编程和部署。在软件层面,英特尔提供广泛的AI框架、工具以及强大的AI大数据平台等,帮助工程师优化AI的开发、部署、应用。此外,英特尔对AI生态同样重视,通过AI Builders计划、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创新院等项目,与伙伴深度合作,推动AI生态繁荣发展。

生态共赢,为云赋能

数字化世界不存在一家独大,建设并维系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是任何领域持续发展的基调。英特尔能够帮助云服务提供商获得更高的竞争力,除了基于领先、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雄厚的软件研发实力外,与生态伙伴的通力协作、互惠共赢,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多年来,英特尔始终与ISV、系统集成商,包括OEM、ODM等生态成员保持密切合作,不断聚合生态伙伴的力量,共同推进生态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还拥有充足的联合营销资金,通过与行业合作伙伴的联合推广实现双赢。既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平台,又在紧密携手中提高服务能力,满足企业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

回到云的角度,总的来说,基于卓越且覆盖广泛的数据中心级软硬协同解决方案,集合生态的力量,英特尔正在帮助云服务提供商在企业需求持续多样化,云计算架构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建立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更加高效、敏捷、创新的云服务产品,应对愈发多样的工作负载。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