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国内市场崛起,X86、ARM压力重重?

OFweek电子工程网 中字

RISC-V逐渐受重视,国内怎么看?

自去年“中兴事件”后,国内开始力推RISC-V架构。

2018年7月份,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了《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支持RISC-V相关设计和开发的企业。这对于RISC-V指令集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让中国在这一领域从一开始就与国际最先进水平并行前进。

去年,国内还成立了RISC-V中国联盟,旨在召集从事RISC-V指令集、架构、芯片、软件、整机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社会团体,自愿组成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重点发展RISC-V相关技术和产品应用推广,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进RISC-V生态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从而使我国尽快摆脱核心芯片设计、知识产权、工艺技术等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除了政策扶持与联盟成立,不少企业也都积极布局于此,成为国内RISC-V的首批玩家。

2018年9月,华米科技发布了全球可穿戴领域首款基于RSCI-V指令集架构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自身集成了AlwaysOn模块控制器和神经网络加速模块,可快速、自动的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SRAM中,通过神经网络加速模块快速的处理本地化AI任务。

2018年9月,中天微推出支持RISC-V的第三代指令系统架构处理器CK902,可灵活配置TEE引擎,支持物联网安全功能,不仅能够实现芯片差异化、多样化设计,同时秉持发展普惠性产品的路线,帮助客户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2018年11月,睿思芯科推出基于RISC-V的64位可编程终端AI芯片Pygmy。可应用于各种物联网终端AIinference场景,如智能家居的人机交互、安防监控的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的传感器融合等场景,具有高度可编程、低功耗高能效的优点。

2019年8月,兆易创新宣布正式推出全球首个基于RISC-V内核的GD32V系列32位通用MCU产品,在行业内率先将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引入通用微控制器领域。将提供从芯片到程序代码库、开发套件、设计方案等完整工具链支持并持续打造RISC-V开发生态。

2019年9月,阿里平头哥发布的基于RISC-V的处理器玄铁910,采用12nm工艺,支持16核,主频为2.5GHz,单位性能7.1Coremark/MHz。玄铁910用于设计制造高性能端上芯片,将覆盖物联网、单片机、人工智能、固态硬盘、工业控制、人工智能、5G等应用场景。

国内厂商利用RISC-V架构推出新品的案例还有很多,笔者就不在此一一阐述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芯片产业发展一直被国外压制,尤其是ARM、英特尔等芯片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仅在芯片研发上无法获得授权,即是能获得授权,也要缴纳极其昂贵的授权费,绝大多数小微初创企业根本难以承受。

ARM和英特尔在国内市场几十年的垄断格局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打破,但如今RISC-V架构在国内已经逐渐崛起,正好给国内众多的芯片厂商带来了新的机遇。借用RISC-V联盟理事长倪光南近期评价RISC-V生态的一句话总结:X86垄断,ARM太贵,RISC-V未来可堪大用!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