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多类别器官芯片赋能新药研发
众所周知,从概念设计到产品上市,创新药的研发周期甚至可能是一场长达10余年的长跑。但在这场漫长的奔袭中,新药研发的回报率是广受生物制药公司关注的重要一环。据德勤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大型生物制药公司新药研发回报率水平已至9年新低,仅为1.9%。对于制药公司而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未必能够带来较高的回报。
“我们希望用器官芯片技术构建一个健康的世界,赋能新药研发以及个体化精准用药。通过降低药物研发周期成本及研发失败几率,最终造福患者。”大橡科技创始人周宇告诉动脉网。正是这样一颗初心,使大橡科技敢于迈入这一新兴领域,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器官芯片”、“类器官芯片”是大橡科技目前所拥有的两项核心技术,目前大橡科技正在针对“一站式流控培养系统”进行持续研究。
“仿生性确实能够提高试验精准度,但一味的追求只会使器官芯片操作难度增大、通量降低,显得华而不实。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到平衡点。”周宇说道。不同于海外器官芯片技术,大橡科技所产器官芯片并不一味追求仿生性,而是不断寻找仿生与通量之间的平衡点,使器官芯片效用最大化。大橡科技针对药企的研发需求,提供高仿生、微量、高通量、高效的器官芯片产品。
大橡科技器官芯片技术主要特点
同时,大橡科技利用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技术优势,形成类器官芯片平台,通过提高器官芯片技术中心细胞来源层面的仿生性,实现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优势互补。其中,类器官芯片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1.流体通道设计,解决传统静态培养方式中营养代谢障碍问题和力生物学信号模拟,提高类器官培养成功率。
2.芯片小型化,节省类器官和耗材的成本。
3.微小培养体系中分泌因子更易累计达到较高浓度,以实现少量样本培养、降低培养周期并提高试验效率。
4.芯片采用非PDMS材料,减少小分子药物的非特异性吸附。
5.稳定性及重现性,减少尺寸、结构、功能以及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
6.芯片易用性设计,降低操作难度以及人为操作引入的结果变异。
7.实现从类器官培养到高通量药敏测试的一站式芯片解决方案。
目前,大橡科技聚焦于肿瘤、肝、屏障类器官芯片的研发。
同时,大橡科技将以三个器官芯片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扩展肠道、肾脏、肺脏、非酒精性肝炎等相关的病理、生理模型以及创新的类器官芯片模型(目前已构建肿瘤、肝、血脑屏障、肝-肿瘤、血脑屏障-肿瘤等多种病生理模型)。
肿瘤模型-IBAC Tumor
大橡科技器官芯片沿人类疾病演进方向,针对医学界尚未攻克或难以攻克的人体疾病所需体外模型进行相关研究。此次推出的产品,可以说为公司后续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多数据与经验,使公司有能力产出兼顾仿生与通量特性、满足药物研发需求的器官芯片模型,并成为“临床0期”的标准化技术工具和平台。
尽管未来器官芯片发展过程中还将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譬如在仿生的生理模型的基础上,如何更好的实现病理模型的构建?如何真正实现多器官连接和互作,使其具有接近人体系统生物学的功能?产品的标准化、易用性、重现性等等,但大橡科技显然已经打开了国产器官芯片这扇大门。
未来,大橡科技还将继续探索器官芯片的更多可能性,用数字化手段再现生命和疾病过程,在实现精准医疗的同时,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
作者:张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