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高端市场,小米必须拿出点真本事

侃科技频道
关注

十周年之际,小米推出了一款极具未来感的透明电视。这款售价49999元的透明电视,采用了LGD提供的屏幕技术。小米自己完成了模组设计,并将MIUI for TV系统也根据透明特性做了修改。

这与去年9月发布的小米MIX Alpha看上去十分相似,同样的未来感、同样的高定价,不同的是小米给透明电视打上了「量产」标签。

而米粉苦等的MIX Alpha,8月9日雷军亲自承认,它是一款预研项目,无法量产。这就使得「量产」的透明电视在业界更受关注。

今年上半年,小米股价难得起势,1-3月出现一波高峰,随后又在5月底拉升,股价半年涨幅已达70%。

与股价相反的是,Q2小米国内市场份额跌幅扩大到35%。有分析认为,尽管份额跌幅扩大,但新发布的旗舰机型米10终于站上4000元高端市场并且销量尚可,是小米股价起势的原因之一。

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看多小米的凭证已从增长空间向利润空间转移,迫使小米不得不冒险冲击高端市场提升溢价,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小米还未找到平衡点。一个明显的现象是,米10上探高端市场的同时,红米销量受损,导致其整体出货下滑。

更重要的是,小米用了十年时间仍未走出供应链组装工厂模式。

MIX Alpha和透明电视虽然令人眼前一亮,但究其根本核心技术均来自上游厂商,小米自研的比重并不大。而小米的护城河,也基本围绕供应链展开。

三星、LGD等核心技术厂商愿意将实验室技术提供给小米,更多也是看中其每年大量的订单,这至少说明小米掌控供应链的能力在提升。

并且,近年来小米的大动作几乎都围绕供应链展开,全面屏的MIX、折叠屏的MIX Alpha以及透明电视,无一不是将供应链技术推向市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小米始终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依旧是一家「外观设计和组装公司」。

透明电视,只是看上去很美

发布透明电视后小米给自己贴上了两个标签:「全球首款量产透明OLED电视品牌」和「国内首家透明OLED电视OBM厂商」。

小米所言非虚,只是加了很多的限定词。

首先,「全球首款量产」是因为2015年LGD就展示过透明屏幕,只是一直没有量产;

其次,国内首次提出OBM概念的厂商是创维,所以小米在OLED电视前加了一个「透明」。

这些限定词让小米完美避开了LGD和创维,在传播上并无异议。

但疑惑还是存在,传统家电厂商包括开发这项技术的LG都没有量产,小米为什么可以?

虽然小米打出了「量产」的标签,但还是要加上一个问号的。

首先,售价49999元的高端电视市场需求有多大,这一点是很明确的。海信前几年推出的激光电视,中等型号售价39999元,官网显示仅售31台;索尼75英寸8K电视49999元,京东自营显示只有7条评价;其次,透明电视的成本不低,来自电视行业渠道端的消息,一块透明OLED面板的价格就高达4000美元,并且良品率非常低,小米还要自己做模组,即便49999元的售价可以cover成本,但销量上预估不会太多,所以整体小米大概率是亏损的。

另外,从生产工艺来说,小米透明电视采用分体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要将电源、主板这些不透明的组件从屏幕移除,二是OLED屏幕功率非常大,分体主机更利于内部散热。

但这也对工艺提出了要求,不仅要解决内部散热问题,同时主机内部还有音箱等其他零部件,换言之,分体设计几乎摒弃了传统电视的所有设计方式,对生产组装是个不小的挑战。

而小米要克服这些技术难题并实现量产,前期的成本投入可想而知。

所以,小米在一个不赚钱的项目上投入,包括MIX Alpha(研发两年,投入5个亿),为的只是赔本赚吆喝么?小米虽然号称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但亏钱的生意也是不做的。

其实,透明电视和MIX Alpha一样,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向上抬升价格空间;另一个就是品牌传播。

我们看这次发布会上,小米10至尊纪念版四个版本的价格:

8GB+128GB版售价5299元、8GB+256GB版售价5599元、12GB+256GB版售价5999元、16GB+512GB版售价6999元。

有19999元的MIX Alpha在前,手机价格向上探就不会显得突兀。同样,透明电视之前,小米也推出了大师版OLED电视,价格为12999元。虽然OLED电视本身就很贵,但在49999元透明电视的衬托下,这台电视还是显得性价比十足。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