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价值,是被低估还是被高估了?

BT财经
关注

8月26日,小米集团(1810.HK)发布了2020年二季度报告。

二季度小米总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3.1%;调整后净利润34亿元,同比下降7.2%,环比增长46.6%。

总营收和净利润都超过市场预期,加上小米手机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下降时销量相对坚挺,以及8月14日公布的小米集团将被纳入恒生指数的消息,小米的股价三个交易日疯涨24.17%,终于超过了上市之初创下的历史最高值。

小米的价值,是被低估还是被高估了?

依然是硬件公司

小米创立开始就自称“互联网企业”,但由于手机和IoT等硬件设备对其营收的贡献率始终在90%以上,市场对小米的定位始终是“硬件公司”。小米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基本对标传统制造业,并未像互联网行业一样享受高估值。

而这次财报发布后,收入和利润结构的优化叠加股价暴涨,有人认为小米终于成为了它最初想成为的互联网公司,估值也正在对标美团、拼多多等,迅速得到修正。

但是,仅凭一两次财报中收入和利润结构的变动,远不能改变一个公司的定位。

从小米集团二季报看,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两项硬件收入依然占到总收入的87.6%,远超其他两项收入。

小米的价值,是被低估还是被高估了?

二季度互联网服务对毛利的贡献超过46%,的确是对小米毛利贡献最大的板块。但由于小米集团绝大多数的互联网服务收入是建立在硬件设备销售基础上的,并非独立于硬件设备提供的,因此单独计算互联网服务的成本或毛利并不妥当。

如果认为小米已经“转型”互联网企业,则硬件产品的相关成本和费用应被部分分摊至互联网服务,那么该板块的毛利将大幅下降。

被定位为“硬件公司”、“制造企业”真的比“互联网公司”差吗?

互联网公司通常具有高成长性,才能在初期盈利能力差甚至亏损的时候获得高估值。小米公司成立十年,在互联网领域已经不再是雷军认为的“少年”,按现在的盈利能力,恐怕已经被边缘化了。

小米要“做时间的朋友”,想要获得长远发展,被定位成什么没那么重要。

小米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到约120%,依靠的并不是人们对其定位的突然转变,也不是雷军在B站、抖音、微博等平台的疯狂营销,更不是十周年庆典上对曾经辉煌的回顾,而是小米今年在世界范围内市场占有率的相对提高、在高端手机领域的突破、技术上的突破以及组织构架调整后公司定位更加清晰、运营效率有所提高。

人们对公司发展的想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公司能够兑现人们的想象。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