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库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荣耀出售是华为在特殊背景下迫不得已的选择,尽管有些许的悲壮,但却是最优解。荣耀出售后,华为可以尽可能的专注于技术攻克和物联网战略落地上。
随着多家企业在《深圳特区报》发布联合声明,以及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出“祝福”声明,喧嚣了数周的“华为出售荣耀手机业务”消息终于靴子落地。
作为华为手机业务重要里程碑,荣耀品牌尽数出售将会是华为手机业务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同时,由于荣耀实际控制方的变动,国内手机行业格局也将迎来重塑。但不管将来如何,无论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华为当下的战略规划来看,双方就此“分道扬镳”反而是最优解。
消息发布后,已经有不少媒体分析了“新荣耀”的未来,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离开华为的荣耀将拥有更加自由的定位,不再局限于中低端手机市场,可以冲击高端市场,以便在未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荣耀还可能解除由于“华为禁令”而带来的枷锁,获取全供应链的支持,从而先“活下来”;另一方面,出售后的“新荣耀”将在股权上与华为彻底分割,意味着长久以来荣耀依赖的华为研发、渠道、资金等优势都将不再,“新荣耀”需要重新出发,与同样定位的小米、OPPO、VIVO等品牌正面交锋。
可以说,荣耀是否能再创荣耀,就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了。
反倒是华为,亦是同样兼具机遇与挑战。虽然华为此次决定出售荣耀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悲壮的称之为“华为的断臂求生”毫不为过,但关键时刻的果断决策一定不是临时起意、破罐子破摔,反而会更加着眼未来,在拥抱明天的同时更加自如地应对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荣耀很重要,但华为更重要
2013年12月16日,华为在北京举办的主题为“谁与争荣”新品发布会上,首次正式对外公布了“荣耀”这个独立品牌,主打定位是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与主打高端市场的华为形成互补。自此,华为在“华为+荣耀”双品牌、比翼齐飞的战略模式下,市占率很快得到提升,华为手机迅速席卷国内外市场。
独立运作的荣耀进入“赵明时代”后,增长变得更为迅速。2017年,荣耀在小米、360、乐视等一众互联网手机品牌中脱颖而出,稳居互联网手机品牌第一的宝座。2019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荣耀手机的出货量占到了华为手机总出货量一半左右。今年5月份,荣耀还正式明确了IoT战略,发布了荣耀智慧屏。
然而,一切的转折点都要从美国政府“釜底抽薪”般的芯片禁令之后开始,就像华为不断在公开场合所强调,华为正在极限求生。今年第三季度,一路高歌猛进的华为终于还是尝到了美国禁令所带来的苦,三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5170万部,同比下滑了23%。而荣耀手机的出货量更是在华为手机总量中呈现滑坡式下降,从去年(2019第一季度)的一半占比降到了四分之一。
荣耀不再“荣耀”,但其实还有更严峻的问题。缺芯局面的持续,麒麟的绝版,不仅打击了荣耀,华为更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包括华为Mate 30系列手机在内的产品线甚至被外界预测会面临减产甚至停产的风险。
如果在禁令不解除的情况下,华为储备的芯片和其他手机零部件显然很难足够支撑起两个品牌的手机出货,那么,选择题就来了,保华为还是保荣耀?相信即便是局外人的你都会坚定地选择“保华为”,不仅因为华为品牌价值、华为数年追求的高端定位等一系列复杂的关系,同时,还因为华为手机业务是华为面向未来物联网时代的战略核心。
余承东曾说过,“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的业务都要继续下去”。
2019年,华为提出了面向物联网时代的“1+8+N”的智慧全场景战略,以图构建起牢固的终端消费者生态系统。在这个战略中,1是手机、8是(AR/VR、平板、PC、智慧屏、手表、智能音响、车机、耳机)、N是生态伙伴产品。也就是说,智能手机作为物联网时代的入口,华为无论如何是不可以丢掉的。
从历史来看,上一个通信时代的霸主诺基亚在丢掉智能终端业务后,已经完全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甚至在物联网时代也远远落后于其他竞争者。以史为鉴,笔者相信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从华为的IoT战略来看,华为智能终端业务势必要极力保全。
而华为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芯。众所周知,荣耀终端业务并不只包括手机,还有PC、智慧屏、智能手表等IoT产品。集微咨询高级分析师陈跃楠表示,“华为出售荣耀,每季度便可以从荣耀品牌中释放三分之一的芯片供给华为手机。节省出来的手机芯片或其他元器件,可以增加自身手机的供货量。”
另外,华为在今年早些时候还加急向联发科采购了1亿片左右的芯片,维稳高端市场的同时重拾中低端市场也是有可能的。同时,加上现在华为手机采取的缓慢策略,也有利于尽可能的挤出时间以解决供应链问题。
而另一方面,单凭华为砍掉部分业务,“省吃俭用”的去争取时间也并非上策,更重要的是把决定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底层技术还都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特别是芯片半导体相关产业。任正非谈及华为今天的困难时就表示,华为的困难不是来自于战略上的错误,而是华为设计的先进芯片,国内的基础工业造不出来。
既然求人不行,就只能反求诸己。根据11月2日金融时报报道,华为已经计划在上海建设一家芯片制造工厂,工艺从45nm起步,预计在2021年之前实现28nm芯片量产,率先尝试用于华为IoT设备,2022年之前实现20nm芯片制造,用于华为多数5G电信设备。这意味着华为将可能向英特尔、三星看齐,成为一家综合具有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芯片测试全栈能力的企业。
不过这一过程也是困难重重,首先第一要素就是资金,芯片半导体行业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人尽皆知,而华为上海工厂初期投资就超过了100亿元。有意思的是,荣耀剥离前夕,华为董事陈黎芳在心声社区发表讲话称,华为是全世界最穷又最舍得花钱的高科技公司,与苹果财报上的现金相比,华为少了一个数量级。
而出售荣耀后,华为将获得一笔数目客观的资本,如此再看,发挥荣耀最后的资本价值倒也不错。余承东曾表示,“即便花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华为现在也必须要布局芯片制造。”起码在起步上,华为已经创造了一些可能。
再创“荣耀”,华为或另辟蹊径
荣耀手机业务出售后,谁来补齐消费者业务的空档?答案可能是汽车。华为“造车”早已经是业界公开的秘密了。在其“1+8+N”智慧全场景战略中,车机就是其中重要一项。而最近不断爆料的新闻,更加印证了华为“造车”已是板上钉钉的“重要大事”。
10月30日,华为Mate 40中国区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登台发布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11月14日,央视节目《第一发布》报道,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了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并即将推出首款车型,华为发言人便是余承东;11月16日,消息传出华为消费者BG正在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进行整合,总负责人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
一连串的消息,加上荣耀出售的消息被爆料,就有行业人士指出,“荣耀手机业务剥离后,消费者BG业务将会出现一个大空档,余承东肯定也希望接手汽车业务。”
据了解,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与华为BG并列为一级部门,汽车BU属于ICT管理委员会,最高负责人是华为轮值懂事长徐直军。华为当时称,华为不造车,该部门的定位是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帮助车企造好车。按照正常业务的成长路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日后可能会成长为单独的智能汽车BG。
目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员工已经超过4000人。华为轮值懂事长徐直军在采访时透露到,今年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投入已经超过了5亿美元,并且短期内也不会考虑汽车业务的盈利问题。
没有盈利,但华为还依然坚持“造车”计划,其实仅仅因为汽车的“钱景”十分广阔。我们经常说物联网时代的汽车将是ICT行业与汽车工业融合的产物,而在华为看来可能是继电脑、手机之后的第三大流量入口。
华为高层对汽车产业持有相同的态度,即如果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过度一样,汽车也正在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过渡。华为做智能手机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复制到智能汽车业务上。
而且,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无论国内国外都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换机周期在不断拉长,换机动力也主要依靠技术迭代才能拉动,比如5G。而汽车行业则不然,汽车目前才刚刚进入智能化的初级阶段,未来是一个大而广阔的增量市场,无论是B端还是C端都呈现出较强的需求欲望。
总体观之,华为不造车是因为汽车制造价值本身并不高,但华为切入汽车行业,则是看到了未来汽车上增值部分的价值转移。据公开信息显示,汽车芯片、软件以及新技术产品的利润率普遍在20%以上。而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中的价值构成,是40%的硬件+40%的软件+20%的内容。
在芯片上,今年6月15日,由华为海思直接出面与比亚迪签署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就包括了首款应用于汽车数字座舱领域的麒麟710A,这也是探索华为自研芯片正式应用于汽车的开端;在软件上,华为开发的鸿蒙2.0也已经“上车”,而鸿蒙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不同于安卓和iOS系统,不用适配专门的硬件系统,实现了软硬件的解耦而实现全物联网场景的可操作性;在内容上,华为HMS for Car也已经有了重要的合作好伙伴——沃尔沃,这也是华为助力汽车从交通工具向具有交互和服务能力的智能终端进化的探索。
荣耀出售是华为在特殊背景下迫不得已的选择,尽管有些许的悲壮,但却是最优解。荣耀出售后,华为可以尽可能的专注于技术攻克和物联网战略落地上,也许未来提起华为时,就像徐直军曾说,“可能十年以后的汽车行业,华为又很牛逼,像在手机行业一样”。
参考资料:
1.《【芯视野】华为出售荣耀背后:缺芯困局可解?供应链仍不敢贸然供货》,集微网
2.《华为出售荣耀:这是所有坏选择中,最好的那个》,刘润
3.《华为正式出售荣耀手机 一场关于求生与成长的交易》,腾讯科技
4.《麒麟“上车”,华为汽车芯片开供》,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5.《荣耀渡劫,华为「渡海」》,极客公园
6.《荣耀全面出售!华为汽车BU和消费者BG或合并,余承东要去「造车」?》,新智元
7.《在Mate 40发布会上,我看到了华为“造车”的野心!》,汽车热点
8.《华为芯片遭“断供”,汽车界芯片也“无力反抗”?》,新能源汽车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