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版iPhone临近,苹果各种相应的黑科技不断

智物科技评论
关注

文/JinYuan

几番传闻之后,苹果做折叠屏手机的计划终于得到“非官方证实”。

近日,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苹果公司正紧锣密鼓地开发折叠屏手机,并要求台湾供应链送样测试,包括鸿海、新日兴等厂商都将是首款可折叠iPhone的供应商之一。

尽管业界对折叠版iPhone抱有很大期望,但对于苹果来说,成熟且可靠的技术才是量产的前提。

据Apple Insider报道,苹果在可折叠iPhone的研发已经耗费了5年的时间,在最新披露的专利申请中,苹果申请了一项“屏幕自我修复技术”的专利,苹果表示,这项技术有望将电子设备显示盖层可能存在的凹陷和划伤降至最低。

折叠屏版iPhone临近,苹果各种相应的黑科技不断

苹果这一技术直指折叠屏的痛点问题——屏幕折痕,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几乎都无法避免这一问题,如果苹果能有效解决屏幕折痕问题,对整个行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在于,苹果的“自修复技术”真的有那么神吗?

想要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先搞清楚自修复技术的原理是什么,遗憾的是,苹果在其专利书中并未提到这项技术是如何实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以往行业内的关联技术去窥知一二。

自修复技术:从汽车到手机

其实,自修复技术并不算是一项超前技术,早在2010年,这项技术就迎来了商业应用,只不过最早将其商业化的不是手机行业,而是汽车行业。

那一年,日产推出了一款“自动愈合车漆”,无需外力介入,就可以对划痕进行修复,日产表示,该车漆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涂层保护剂,由高密度的透明合成树脂构成,当汽车出现划痕时,超强力的网状树脂也会缓缓地回弹,直到填平表面上的擦痕。

但这项技术很难被应用在手机上,日产在其官网中明确指出,划痕修复的时间可能持续一周,这期间修复的位置不能受到外力,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用一周的时间去修复折痕显然是不现实的。

同时,这项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日产在官网中注释,如果划痕深度足以切割透明涂层内的粘结力,或者涂层剥落,则车漆无法为汽车提供保护。

尽管这项技术注定与手机无缘,但手机行业内关于自修复技术的研究并没暂停。2013年,LG推出了G Flex手机,并首推了可自主修复划痕的“self healing”涂层,LG并没有直接表明该涂层的技术原理,但指出这项技术应用仿生学原理。

外媒猜测,这很可能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有关,该研究所通过橡胶树破损时,树干释放乳胶对树皮进行修复这一现象,研制初具有修复功能的塑料材质,当受到外部压力破损时,塑料中充当粘合分子的微胶囊破裂,释放出粘合材料填补受损形成的空隙,对划痕进行修复。

然而,这项技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对同一位置的损伤进行多次修复,因此LGz只是将这项技术应用在手机背板上。

折叠屏iPhone:应对折痕的万全准备

根据苹果对于屏幕自修复技术的专利描述,苹果在可折叠iPhone的柔性显示屏中添加了“弹性体层”,这种可伸展的弹性体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一技术路径与日产的自修复车漆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手机上对于折痕的修复必须通过其他硬件的介入以实现快速触发,而触发这类弹性体往往需要通过热量的变化,类似记忆泡沫床垫,通过人的体温恢复到以前的形状。

实际上,苹果的确为弹性体层设计了单独的触发系统。2019年2月,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一项苹果专利中,提到了苹果为折叠屏手机设计了一个加热系统,以防止手机在低温环境弯曲中遭到损坏,同时,该系统也可以作为弹性层体层恢复的触发装置。

为了在结构上改变折痕这一问题,苹果在12月3日公布了一项全新的铰链结构,根据专利描述,该铰链结构有多个链接点,这些链接点可以围绕位于显示屏内的枢轴点旋转,而没有实际的铰链结构放置在显示屏内部。

这样的铰链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可以节省屏幕中轴内的空间,以实现相对轻薄的机身,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可伸缩的盖板来防止显示屏出现折痕。

从目前折叠屏手机使用情况来看,脆弱的屏幕和难以忽视的折痕俨然是最令消费者头痛的问题,从目前已经曝光的专利来看,苹果在屏幕上的确下足了功夫。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