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联想 离科创板还有多远?

雷达财经
关注

1月12日,联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董事会批准了一份初步建议,内容是发行中国存托凭证,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告一出,随即引发市场热议,质疑者认为其老资格与科创板的“科技创新”精神不符。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宏晶

联想,中国元老级科技公司,却长期被资本冷落。

1月12日,联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董事会批准了一份初步建议,内容是发行中国存托凭证,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公告一出,随即引发市场热议,质疑者认为其老资格与科创板的“科技创新”精神不符。在投资者眼中,智能手机冲击之下,PC市场是一个有着明显天花板的存量市场;联想PC业务收入占比高达70%,一直被视为硬件组装公司,科技含量不高。

这也是联想在港股市场长期股价不振、市值低迷的原因。有市场人士告诉雷达财经,估值吸引力是联想回归科创板的重要因素,给自己披上一层科技外衣,让其获得投资人的认可。但是否能如愿以偿,充满不确定性。

难以摆脱对PC业务的依赖

1984年成立的联想,至今已有37年时间。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如今更是全球第一大PC厂商。

据IDC数据,在2020年全球PC厂商排名上,联想以7266.9万台的出货量、全球24%的市占率位列第一,排名第二的惠普市占率为22.4%。

但贵为全球PC市场王者,联想股票却一直不太受市场待见,其市值常年只有排名第二的惠普市值一半左右。最近受科创板二次上市消息刺激,市值才在5年后重回千亿港元。

究其原因,低估值与联想所处赛道不无关系。资料显示,自2012年开始,全球PC出货量连续7年下跌,个人电脑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2020年因居家办公、线上学习以及消费需求的复苏,全球PC出货量才出现13.1%的增长。

而言,这种影响因素不会持久,PC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需求饱和、使用率降低、智能手机的替代等因素将成为用户继续购买电脑的阻碍。

在业内人士看来,PC已沦为“夕阳产业”,如今手机8GB运存已成标配,16GB超大运存也成为现实,加之移动芯片能耗比方面的先天优势,完全可以取代5年前电脑。

这种情况下,联想C端依然高度依赖PC业务。2021财年Q2业绩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前六个月内,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达到220.65亿美元,占联想集团总收入的79%;外界预估PC业务对联想营收的贡献为70%上下。

外界分析,身处港股难以享受高估值,科创板的科技创新属性,可以让联想获取“估值溢价”。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年1月19日,科创板上市202家公司,剔除亏损个股的PE(TTM)中位数为60倍,而联想集团目前港股PE约17倍。

这方面中芯国际是成功的例子。2020年7月,港股上市公司中芯国际回归科创板,实现“A+H”两地上市。在港股,中芯国际的市值在千亿港元左右,而科创板挂牌后,目前其A股市值在45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要实现这一目标,如何找到一件合适的科技创新外衣,无疑是考验联想的关键。

不断变换的“第二增长点”

这个关键,就是寻找非PC业务里的第二增长点。

每年的上半年,联想都有召开誓师大会的传统,喊口号,提新战略。早在2012年,受困于PC行业低利润率,联想开始效仿转型后的苹果,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PC+概念,希望联想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产品赢得全球市场。

联想在手机行业有着多年经验,2002年,其就推出首款国产GSM手机。后来还做过安卓智能机乐Phone,运营商低价手机,不过都没激起市场的反馈。自己做不好,那就买一个回来。2013年农历年三十,联想宣布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拿下摩托罗拉。

“并购这样一个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及其创新的产品组合和精英汇集的全球团队,将帮助我们在移动领域把握快速增长的机会,让我们加速成长为全球性的移动设备厂商。”杨元庆说。当时联想集团已向软件和服务转型,企业级服务、数据中心、云服务等首次纳入战略规划中。

摩托罗拉给联想手机带来了短暂复苏,2014年全年出货量超过9000万部。杨元庆雄心勃勃,提出要实现1.2亿台智能手机和平板的销量,移动业务盈利,成为新的增长点。然而随着互联网手机的兴起,联想手机又迅速沉寂,2015年出货量2210万部,2017年179万部。

寄予厚望的移动业务增长乏力,联想又把目光投向人工智能。2017年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杨元庆公开宣称,“联想已经看到AI是信息产业的未来,联想已经赌上身家性命去押注AI(人工智能)。”

随之组织架构发生调整。2018年5月,杨元庆宣布原PC业务、手机业务和智能IoT业务将整合成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与原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协同,一起发力“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这种架构保持至今。在此之前,联想的组织架构已经历两次调整,从四大集团调整到“三大引擎”,又调回四大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5月15日,联想集团发布公告称,知名主持人杨澜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特定任期为三年。联想集团介绍,杨澜对人工智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纪录片系列,并出版了书籍。

CINNO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联想手机国内销量占比仅有0.1%,约百余万部。据相关媒体报道,其IoT业务线上的智能产品也销量惨淡。

至于To B数据中心业务,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前六个月内,联想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收入30.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4%,在收入中占比11.09%。除税前亏损1.0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246万美元。

“虽然联想一直强调其基本盘PC业务还在,但PC市场历来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增长空间有限,投资者难以满意。”有产业观察人士指出,联想转型多年,结果难言乐观。

距离创新有多远?

联想的创新能力同样备受质疑。

梳理联想PC业务发展史,其占据全球市场老大位置靠的是不断并购。2004年,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后相继并购了日本NEC、德国Medion、巴西CCE等公司,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

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2017年一季度被惠普超越。在被惠普超越后,联想再次施展并购财技,在2018年成功并购日本富士通后,于同年三季度反超惠普成为全球PC老大。

有行业人士称,尝到买来主义的甜头,让联想缺乏创新动力,过于注重实用主义。

“企业做技术创新,一定要脑子非常清楚,不是匹夫之勇就可以的。在技术创新上任正非比我敢冒险,但他摔下来的时候会很重。我就是行走50米安营扎寨,然后继续。”柳传志曾对媒体解释,为什么联想一直在技术创新上采取保守的态度。

今天,打开任意一款联想电脑,操作系统、芯片、显卡、内存等几乎都来自其他品牌,无一是联想原创。这也是质疑者认定其缺乏技术创新,是家软硬件组装公司的证明。

被诟病多年后,杨元庆治下的联想也曾提出加强研发。

2019年4月,联想集团喊出了未来三年要重新成为中国科技行业第一品牌的口号。杨元庆也称,联想集团要向技术公司转型,每年将会投入高达100亿元用于研发,真正做到研发不输同行。

实际情况呢?联想集团2019/2020年报显示,其当年研发费用为13.35亿美元(约86.5亿元),占总营收507亿美元(约3283.38亿元)的2.6%。

相比较,华为2019年研发费用达131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15%;华为的同城兄弟中兴通讯,2019年研发费用也达125亿元,研发占比接近14%。

如果跟科创板上市公司比较,联想的研发投入水平也在低位。2020年上半年,全部科创板企业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平均值为11%,联想仅为2.3%。

针对此次科创板上市申请,联想集团称:“联想集团一直以来植根中国,布局全球。我们相信,回A股上市计划将有助于增强公司战略与国内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的紧密连接,提升内地投资人投资联想的便利性,从而进一步释放联想的价值,让我们能够以更大力度投资于科技创新、服务转型和智

化变革,更好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回A股上市计划将有助于增强公司战略与国内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的紧密连接,提升内地投资人投资联想的便利性,从而进一步释放联想的价值。”

有评论人士称,不管出于何种考量回A,最重要的还是联想自身的基因,只要业务能给投资者带来足够的想象空间,市场并不吝啬于拥抱一个引领科技创新的联想。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