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石导言:2020年7月,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登陆科创板,完成了“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的产品生态建设。然而,强大的技术产品实力尚未获得相应的商业回报,外加AI芯片市场竞争激烈,寒武纪陷入了发展困境。
Zhilavie | 文
国内首家人工智能AI芯片研发厂商寒武纪于2020年7月20日登陆科创板,当日股价最高飙升到295元/股,比64.39元/股的发行价狂涨358%,总市值一度冲破千亿。然而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持续扩大,迅速跌落神坛。实际上,自寒武纪申请上市开始,业内质疑声就没间断过。
2016年成立的寒武纪主营AI芯片的设计、研发与销售,为客户提供各类AI芯片产品及系统软件解决方案。公司业务包括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与产品配套的系统软件平台。上市前一年,寒武纪的主要创收业务由终端智能处理器IP变为了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非常不稳定。据招股书披露,2017-2019年,寒武纪的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如下图所示,2019年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达2.96亿元,占营收的66.72%。
2017-2019年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唯一大客户华为不再续约不仅导致寒武纪IP授权业务的断崖式下降,更引发了业内对寒武纪上市的争议,因为华为撤单会带来上市资质的不确定性,2017-2019年,华为海思对寒武纪处理器IP授权业务的销售贡献为100.00%、97.94%和92.56%。有专家认为,寒武纪必须找到新的业绩支撑点,改变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才能顺利进入资本市场。
1
寒武纪面临的困境
尽管业界一直存有质疑,寒武纪还是光速上市了,甚至一度受到资本热捧。可是,上半年、三季度财报的发布,表明寒武纪的业绩并不理想。
2019年,寒武纪在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营收上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政府项目。珠海横琴和西安沣东两个政府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为寒武纪贡献了约80%的收入,其中横琴项目贡献了60%的收入。横琴项目一共有三期,在一期建设中(2019年),寒武纪向中科曙光销售了6384万元的智能加速卡。2019年6月一期建成后,二期直接由寒武纪承建,将为其带来2亿元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为此,2019年寒武纪向中科可控采购了8110万元的服务器。预计2022年将进行三期扩建。尽管横琴项目未来几年内都可以为寒武纪带来丰厚收入,可是一家独立的AI芯片公司做IDC项目承包商,显然不能充分体现其业务优势。
长期来看,政府项目背后的关联关系、地方引资招商的战略考量等因素变化会让公司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有私募人士表示,在面向政府的2G模式中,企业没有话语权,政府不可能给企业很高的毛利率。不少依赖政府订单的民营上市公司(如高铁、卫星导航产业链、军工制造等行业)很难实现真正的成长,长时间依赖政府订单,寒武纪的商业估值可能会下降。
除此之外,寒武纪在其他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的集中度很高,随时可能发生主要供应商“断供”、主要客户流失的风险。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寒武纪对前五大客户的累计销售额占营收总额的100.00%、99.95%和95.44%;对前五名直接供应商的合计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92.64%、82.53%和66.49%。
寒武纪在技术产品上没能延续早期优势。2016年成立至今,寒武纪一共发布了三款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寒武纪1A、寒武纪1H、寒武纪1M。2016年,公司推出1A,全球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2017年11月,发布1H,作为公司第二代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器IP产品,2018年被集成进华为全球首款7nm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80。如此优秀的产品,升级到第三代1M,却随着与华为合作的终止,逐渐淡出了主流终端市场。
寒武纪在研发投入上无法与巨头相比。招股书介绍,2019年寒武纪在研发上投入5.43亿元,而同期华为海思的研发费用为24.39亿美元。
有专家认为,制约寒武纪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业化能力。为了获取客户,公司加大了销售投入,增加了销售人员、大幅提高了职工薪酬,2020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累计销售费用暴增233%,达到2476万元,而营收却没有同步增长。商业化要从建设产业生态出发,这是一个长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