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X2被疯抢,缺芯断粮的华为手机路在何方?

雷达财经
关注


不加价,捆绑销售

好不容易以原价买到了手机,殊不知还得搭上其他产品。

近日,有网友爆料移动、联通、电信营业厅销售华为手机搭售手表、音响等捆绑销售,荆门市市监局核查后发现,所谓的“三大运营商”实为服装近似的华为手机经销商。2月18日,荆门市市监局已对涉事的11家经销商和承租方进行了约谈。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这种现象早在2020年10月就有了苗头。

当月最后一天余承东发布的微博评论区中,充斥着消费者对华为手机“购机难”的控诉,点赞量排名第二的网友称,线下授权体验店捆绑销售强制让买碎屏险,说是公司硬性规定。

此外,在评论区中还能找到的捆绑销售产品包括牙刷、无线充电器、自拍杆等等。对此,华为终端客服的反应很快,仅在网友投诉二十几分钟后,便回复称“已私信联系,我们将安排专人联系处理您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仅仅两天后,华为就在“捆绑”的道路上再下一城。11月2日,华为在京东自营店中上架了两个华为Mate40套装,分别是华为Mate 40 Pro(8+256GB)和华为Mate 40 RS(12+256GB)配上53度飞天茅台(2019),售价为9999元和19999元。

茅台本就是“一瓶难求”的理财产品,而且以市场情况来看,存放时间越长价格越高。原价1499元的53度飞天茅台(2019)彼时在京东平台的售价已经升至3289元。因此,虽然套装价比手机单品价高出3000元以上,但该套装在上架后还是很快被抢购一空。

12月,据媒体报道,华为Mate 40 Pro和Mate 40 RS又分别出现了捆绑999元蓝牙耳机和1899元全皮革手机保护壳售卖的情况,前者是在线下零售店,后者则是在京东商城,套装总价为7998元和13998元。

而进入2021年后,华为Mate 40 Pro还曾推出“健康套装”,捆绑华为手表GT2出售,套装总价7979元。据悉,这款手表已连续降价多月,拼多多百亿补贴最低降至1000元出头,由此,也引发了网友对其“清库存”的猜测。

不过,在缺货、加价、捆绑销售等乱象中,首当其冲的还是缺货的难题,有微博网友称,“到目前为止,我身边已经有三个华为经销商开始卖小米了,没货能有啥办法。”

华为手机路在何方?

缺芯断粮的情况下,华为手机的下一步路在何方?

2020年11月17日,多家企业在《深圳特区报》发布联合声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全面收购,价格为400亿美金。

在分析人士看来,脱离华为可使荣耀摆脱芯片限制,而减少体量的华为也可以更加专注地建设自有消费者业务。

2021年1月,路透社报道称,有消息人士透露,因芯片供应不足,华为正就出售高端智能手机品牌P系列和MATE系列,与相关财团进行谈判,谈判已持续数月。此消息一出,再叠加此前荣耀的出离,外界一度猜测,华为可能壮士断腕,完全剥离手机业务。

不过华为很快回应称,完全没有该计划。其CEO任正非也在2月9日出席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时明确,华为可以转让5G技术,但永远不会出售终端业务。至于剥离荣耀,是为了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渠道商。

任正非表示,“美国制裁一年多后,我对华为公司生存的信心更大了,而不是更小,因为我们有了更多克服困难的手段。我们开展了‘南泥湾’计划,这个名词实际上就是指生产自救。比如,我们在煤炭、钢铁、音乐、智慧屏、PC机、平板等领域都可能有很大的突破。所以,我们不依靠手机也能存活。”

但从余承东在Mate X2发布会上强调的观点来看,手机在华为未来的布局中仍占据重要位置。

余承东称,华为未来5年-10年的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战略计划“1+8+N”,系通过1部手机链接PC、平板等8种华为终端产品和N种华为生态链产品。

而Mate X2的推出,则是华为在高端折叠屏领域十分重要的一步棋。行业人士称,折叠屏手机是业内普遍认知中的下一风口,在智能手机基于直面屏的创新越来越乏善可陈的情况下,折叠的形态打破了人们对手机的旧有想象,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

过去三年间,三星、华为、摩托罗拉、柔宇发布了多款折叠屏手机,另据媒体报道,三星显示将为OPPO和vivo提供可折叠面板,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开始交付,OPPO和vivo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发布折叠新机;与此同时,小米今年也有望推出折叠屏手机。

然而,也有专家认为,折叠屏距离真正普及还有较长时间。据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DSCC报告,2020年,全球可折叠手机面板出货量预计为300万台,猛增454%,即便如此,它在所有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中的占比还不足1%,极其小众。

DSCC数据显示,直至2025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才能达到5900万台,约占2020年全球手机出货量的一半。

2025年,华为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上将占据怎样的位置呢?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