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突破核心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作者 | 方文
甩掉苹果供应链“包袱”
根据公告,欧菲光近日收到境外特定客户的通知,特定客户计划终止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购关系,后续公司将不再从特定客户取得现有业务订单。
眼下,苹果产品销售不及预期与果链龙头股股价表现的正相关性愈发明显。今年以来,多个迹象显示,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销量可能远不及预期。
权威机构发布的研报显示,其预测2021年苹果耳机的销量将出现大幅下降:市场预期2021年AirPods将同比增长25%—30%至1.1亿部—1.2亿部;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欧菲光利润总额10.64亿元,同比增长62.06%;归母净利润8.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70%。
这和1月22日欧菲光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告对比来看欧菲光基本接近业绩预告的上限,扣非净利表现亦不俗,这表明,欧菲光的核心业务经营表现相当亮眼。
欧菲光的主要业务并非来自苹果。
剥离境外特定客户业务之后,压在欧菲光头上最重要的一座大山也将随之移除。
苹果在智能手机中依然是能够获取到绝对利润的一家。对于产业链而言,这也意味着可能存在的利润空间和更高效的生产运营和技术能力。
但通过梳理欧菲光2017年收购以来披露的财务数据可见,要消化这份收购而来的资产,并进一步拓展在苹果供应链的业务范畴,似乎也没那么容易赚。
关于进入苹果体系,产业界有一个说法,即产业链公司的溢价能力可能会有所被压制。
这从欧菲光角度来说尚不可考,但苹果系毛利率的表现即便在公司收购事项已经走上正轨之后,依然不及安卓阵营,也显示出欧菲光决定在梳理资产之后出售苹果系业务的合理性。
进入苹果产业链喜忧参半
从根本上来说,国内公司在苹果产业链中地位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部分公司都处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领域,可替代性较强。
根据苹果在2019年公布的200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国公司(包括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合计上榜86家。其中,台湾的供应商最多有46家,而中国大陆与香港分别上榜30家与10家。
过去大陆地区的供应商主要就是完成了对中国台湾、日韩等地区同类型产品的替代,现在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这部分产能也有了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动力。
五年前,欧菲光科技通过对索尼中国华南工厂的收购,实现了突破苹果供应链。苹果当家人库克在2017年12月拜访了欧菲光工厂时,曾表示欧菲光为iPhone8和iPhoneX提供了前置摄像头。
从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之间,欧菲科技的股价从7块多上涨到了26元以上,涨幅高达3倍。
尽管拿到了苹果的订单,但从利润来看欧菲光情况却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