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AMD的发展历史,多次落败多次触底反弹,看起来性价比是普通消费者的首选,但不管是“AMD YES”还是“Intel YES”,技术才是反败为胜的钥匙。
文︱郭紫文
从1969年到2021年,五十二年的历史,AMD铸就了一个传奇。从一无所有到与英特尔同台竞技,从不被看好到“AMD YES”,AMD的发展史可谓是历经波折,凭借着其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精神,AMD多次从谷底逆势反弹,蚕食英特尔服务器的市场份额,打破了英特尔的垄断地位。
根据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报告显示,在2020年四季度全部x86 CPU的市场中,AMD的桌面产品占比19.3%,移动平台占比19.0%,总体市场占有率在2020年末为21.7%。而Intel在桌面处理器市场的份额占比达80.7%,笔记本处理器市场份额则来到81.0%。相比之下,AMD与英特尔的差距甚远,但这正是AMD的传奇之处。
站在巨人的阴影下,AMD在残酷的博弈中站稳了脚跟,在与英特尔对抗的拉锯战中,AMD来势汹汹,已经隐隐显露锋芒。
传奇领袖桑德斯
1968年,仙童半导体摇摇欲坠,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无奈辞职。至此,“八叛逆”已经全部离开仙童,另寻出路。离开仙童后,诺伊斯联合摩尔创办了英特尔(Intel),而彼时的杰里·桑德斯却选择了留下。
然而忠诚工作五年的桑德斯并没有得到赏识,行事招摇的他惹怒了接管仙童的霍根博士。不出几个月,桑德斯便面临被扫地出门的耻辱下场。
被解雇的桑德斯感觉自尊心遭到了践踏,以往张扬的行事风格也让他难以找到称心的工作。桑德斯走投无路时,与之有着相同遭遇的约翰·凯里找上门来,两人仅花了几天时间便草拟出新公司的计划。但创建半导体公司光有计划可行不通,还要有启动资金。
后来,桑德斯提到:“诺伊斯只花了5分钟就筹集了500万美元,而我花了500万分钟才筹集到5万美元。”残酷的现实没有让桑德斯退怯,他终于赶在最后期限前集齐了资金。1969年,AMD正式成立。
命运的车轮缓缓碾过,桑德斯的漫漫征途才刚刚开始。
靠山寨存活的AMD
英特尔凭借着天然的技术优势,一路顺风顺水。区别于英特尔的顺利,AMD成立初期,可谓是艰难重重。销售出身的桑德斯将公司定位成第二供应商,通过学习和模仿,不断增强自身的生产制造能力,试图以“高性价比”获得市场。
早期,AMD靠着山寨英特尔和德州仪器的SRAM芯片存活。然而,山寨终归不是长久之计,AMD的行为引起了英特尔的极大不满。随着芯片工艺复杂度不断提升,AMD仿制耗费的时间和成本越来越大,在技术飞速升级迭代下,AMD只得在萧条低迷中挣扎前行。
1975年,英特尔起诉AMD侵权,本就显出颓势的AMD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时,诺伊斯再次伸出了援手,AMD获得英特尔授权,成为了英特尔的代工厂。在为英特尔代工期间,AMD不断学习模仿,积累CPU设计、制造经验,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1982年,在“蓝色巨人”IBM的强烈要求下,英特尔不得不再次与AMD签订授权协议。AMD羽翼渐丰,逐渐蚕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时任英特尔总裁的格鲁夫对桑德斯忍无可忍,终于对AMD出手了。1986年,英特尔单方面撕毁授权协议,并拒绝透露产品细节,长达八年的诉讼之战在AMD与英特尔之间展开。
虽然AMD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战中取得了胜利,却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AMD失去了PC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机,无奈只能继续依赖英特尔苟延残喘。等待AMD的将会是怎样的结局?站在当时的角度看,似乎显而易见。
然而历史的发展,偶然与必然、兴盛与衰败,交替交织。没有人预料到一个决定便让未来的形势发生了惊人的逆转。
英特尔决策失误,AMD顺势而上
时间来到1996年,AMD发布了第一个独立生产的x86级CPU K5,随后又推出K6,以其高性能、兼容性、价格便宜等优势赢得了市场。与此同时,英特尔为了遏制AMD的发展采取措施,推出Slot 1接口,退出Socket 7接口,试图杀紧跟英特尔步调的AMD一个回马枪,然而这个计划最终落空了。AMD并没有跟着英特尔转向Slot 1接口,而是继续在Socket 7接口上推出高频K6,抢占了英特尔的服务器市场。棋差一着,英特尔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1999年AMD推出K7架构的速龙处理器,综合性能大幅提升,甚至超越了同频的奔腾3。随后,AMD发布世界上首款1GHZ的速龙处理器,彻底改变了其代工厂的形象。相较于AMD的成功,英特尔则因奔腾3出现问题大面积召回,备受打击。AMD乘胜追击,推出雷鸟核心的第三代速龙处理器,主攻服务器市场,巩固其处理器市场的地位。2003年K8架构速龙64发布,AMD市场地位水涨船高,一跃成为英特尔最大的竞争对手。
英特尔钟摆计划,AMD无力招架
随着AMD逐渐抢占发展的先机,英特尔终于拿起了“棋子”。2005年,英特尔推出“钟摆计划(Tick-Tock)”,制定了英特尔处理器微架构和芯片制程更新的时间线,Tick年更新制作工艺,Tock年更新微架构。隔年,英特尔便拿出酷睿2处理器,使用当时最先进的65nm制程,大幅提升了性能,降低了产品功耗。
此计划一出,AMD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最艰难的时候,AMD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晶圆厂,在当时这无疑是断臂自残的下下策,但也是AMD求生的稻草。AMD失去了自主制造晶圆的能力,这也是AMD处理器在制程上落后于英特尔,无法与之对抗的原因之一。当然,在如今看来,放弃晶圆制造或许并非坏事,坚持IDM策略的英特尔被制造拖累,而转向台积电代工的AMD已经开始发力。
技术才是硬道理,与英特尔分庭抗礼
沉寂多年的AMD,直至2017年锐龙Ryzen 7亮相,才再次惊艳了业界。据AMD资料显示,锐龙架构的研发耗时整整四年,性能上有了极大提升。凭借锐龙系列服务器芯片,AMD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随着摩尔定律式微,英特尔的芯片升级越来越不给力,甚至被调侃“挤牙膏”。从市场来看,AMD想要超越英特尔仍任重道远。但从芯片性能来看,AMD已经可以和英特尔分庭抗礼。AMD的活跃,足以让英特尔紧张起来。市场的良性竞争将会拉动产品升级、降低价格,对消费者而言,这是喜闻乐见的好事。
纵观AMD的发展历史,多次落败多次触底反弹,看起来性价比是普通消费者的首选,但不管是“AMD YES”还是“Intel YES”,技术才是反败为胜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