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识的5G元年——2019年至今已经超过两年多了,真正的5G应用寥寥无几。根据这一点就能反推,5G根本就没有太多市场需求,没有应用便没有释放5G潜能的地方。当然,5G不只是为了手机,还能赋能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VR/AR、智能家居、海量物联等产业,全方面来提升国家科技实力。不过,当智能手机这个头部终端都应用匮乏时,其他行业还能指望好到哪里去呢?
文︱姬云青
“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卷一《魏志·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
如今,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和5G智能手机挂上了钩。自2018年8月3日,摩托罗拉发布MOTO Z3以来,鸡肋这个词汇已经伴随5G智能手机快3年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过各种言论,包括“单模5G是鸡肋”,“支持iPhone 12,但5G还是鸡肋”等等。
行文至此,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探索5G智能手机为什么屡屡被称为鸡肋。
5G手机能够做什么?
市面上现在的5G智能手机已经很多了,我们不去大而全地囊括5G智能手机的品类和功能,仅以iPhone作为重点来剖析一下。
当你购买了一台5G版的iPhone时,你能够得到什么?
从产品布局来看,整个iPhone 12系列里的各型号手机都具备5G能力。在5G网络环境下,这意味着更快的上传和下载。
这很好理解,因为5G通信在更高的频带上。传统的3G和4G位于电磁频谱的1-6kMHz频带之间,且是中低频段区。而5G即便是Sub-6GHz (6GHz 以下的频段)也是采用3400-3600MHz和4800-5000MHz这样的频段,高于4G的2575-2635MHz。真正的5G毫米波频段更是工作在24-100GHz之间,甚至会达到300GHz。
5G频段分布
那么,5G到底能快多少呢?根据高通(Qualcomm)的网络模拟测试,下载速度从普通4G用户的约56 Mbps跃升至普通5G用户的490 Mbps以上,速度增长了900%,接近于我们常说的5G是4G速度的10倍,而这还只是前期阶段!所以,从这个维度我们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苹果在国外与Verizon合作进行其iPhone 12的发布活动,后者推出的“ 5G超宽带”服务包括28GHz和39 GHz毫米波频段,这是iPhone 12发挥5G实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对于普通消费者,5G最直观的感受确实应该就是网速快了。Verizon在其技术博客中对此进行过解读:
5G频谱比任何上一代蜂窝技术覆盖的无线电频谱都宽,在更高的毫米波频率和更宽的频谱带宽上运行。频谱越宽,能够在这些波之间传输的数据越多。因此,借助5G网络,我们在看体育赛事直播,在社交网站上传高清大图或者视频素材,都会有更好的体验。
对于这样的场景实现,在手机端已经准备的很充足了。为了获得快速、可靠的服务,智能手机必须能够收集5G的能量波,这是通过适合智能手机的微型射频天线实现的,任何5G智能手机中都已经有许多此类天线,帮助设备在各种网络和频谱频率(4G到LTE,WiFi,蓝牙等)之间切换。
讲回到iPhone 12。为了让iPhone有出色的5G能力,苹果公司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我们不会使用任何其他公司可以买到的现成零件。” iPhone产品经理Vitor Silva 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讲到,“我们设计自己的天线,设计自己的5G组件,以确保它适合我们的iPhone设计,同时还提供客户期望从iPhone获得的性能。”
在这样的网络速度增值下,很多新的功能将会在手机上实现。例如,这可能意味着地图应用程序中的增强现实(AR)。今年早些时候,Google Maps推出了一项名为“实时视图”的AR能力,该功能使用屏幕上的箭头和方向(叠加在用户的环境上方)来帮助用户在室内和室外导航。
这也意味着更好的视频通话。与过去的720p通话相比,具有5G服务的iPhone 12用户可以获得1080p分辨率的高质量FaceTime HD通话。
不过,仅是如此,用户肯定是不满意的。
多方面限制让5G手机略显鸡肋
5G确实意味着在拥挤的地方更快的上传和下载以及更好的服务,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在长周期下,实际上它可以带来更多、更强的体验。这是因为5G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我们现在很明确,5G有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增强移动宽带,其峰值速率将是4G网络的10倍以上;海量机器通信,这肯定是包含智能手机的,提升各设备面向物联网的业务能力;高可靠、低时延的通信,5G具有更低的网络延迟,具体数值是低于1毫秒,而4G网延迟在30毫秒-70毫秒。这其中很多是超出智能手机领域的,但即便是智能手机领域内的实际上也没有做得很好。
仅仅是增强型移动宽带就已经能够在5G手机上有足够的功能畅想。比如沉浸式的直播体验,360度全场景的视频复现,以及增强现实功能的使用,让看视频的人和现场的观众拥有同等的视觉享受。
上面以及提到,5G手机在硬件上已经准备的不错,但是其他方面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基建和网络数据方面。自从5G推广以来,大家都知道相比于4G,由于5G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所以衰减更快,基站间隔距离更短。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基站间隔标准大致按照密集城市是450M,城区是700M,郊区是1.3KM,乡村是1.5KM-2KM来规划的。
粗看工信部的数据,我们可能会觉得5G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就绪了。上月底,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政策例行相关会议上透露,中国目前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移动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79.2万个,终端连接数达2.6亿,2020年年初定的目标也就是所有的地市都有5G覆盖,也实现了。2021年还将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
虽然成绩喜人,但这些基站大多数都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仅就深圳一个城市,已经建成了多达46480个5G基站,已经完成了独立组网的全覆盖。而对于实现全国覆盖,仍任重道远。因此,不论其他,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外,5G智能手机体验和4G很难感受到差别。但即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受制于功耗问题,5G基站也是开开停停,信号是断断续续的。
另外,有了网络覆盖,用户用不用的起也是一个问题。
以下是大连市通信管理局、联通大连分公司、移动大连分公司、电信大连分公司、大连铁塔公司、大连天途有线相关负责人回答消费者问的一段话:
目前三家运营商5G套餐从128元起,分为7档,流量最高达300GB。不同档位的5G套餐,资费标准、套餐内容均有所不同,相比4G同档位套餐,5G套餐包含更多流量资源,流量单价更为优惠,并且提供5G网络、服务、业务、会员等多项权益。据统计,流量单价从2018年的8.2元/GB降至2020年的4.4元/GB,下降了46.4%。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5G套餐。
不深究的话,会觉得这太赞了。然而,实际情况是这是在使用4G应用程序的背景下考虑5G的流量问题,这是一个错位的问题。除非是在人群密集的火车站、机场和大型商场等场所,4G已经能够满足游戏、视频、通话的实时需求,有没有5G实则都一样,这也是5G无感的重要原因。
对应5G时代的应用,这点流量实在是不够用。就单说8K视频,Samsung Galaxy S20录制8K视频的大小大约在每分钟600MB左右,随便一个2分钟的短视频就超过1GB,用流量刷短视频肯定是耍不起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现在不是还没有这样的大批量应用吗?其实这也是问题所在,从共识的5G元年——2019年至今已经超过两年多了,真正的5G应用寥寥无几。
发展至今,5G时代还没有任何如4G时代的抖音、头条等杀手级应用,实际上大家经常使用的应用软件还是这几个,根据这一点就能反推,5G根本就没有太多市场需求,没有应用便没有释放5G潜能的地方,因此这也是5G无感论的一个原因。当然,5G不只是为了手机,还能赋能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VR/AR、智能家居、海量物联等产业,全方面来提升国家科技实力。不过,当智能手机这个头部终端都应用匮乏时,其他行业还能指望好到哪里去呢?
5G商用还在起步期
实际上,真正能够释放5G潜能的毫米波频段使用也还在探索中,仍然处于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技术状态。更高密度的基站覆盖、手机上的散热问题/天线布局、面向毫米波频段的应用……,这些都还在探索阶段,那些我们畅想的无感连接、沉浸体验、云端程序等还要继续等。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5G智能手机还要背负“鸡肋”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