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角度看,英伟达收购Arm这事儿大概率要成!

OFweek电子工程网 中字

看G7峰会英美两国的亲密劲儿!美国公司英伟达(Nvidia)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这事儿真的很有戏!

揣测下,政经从来不分家,没准儿,半导体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会成为美、英、日政治结盟站队的商业大礼包!

永远别看商业,看政治

6月15日早间,据外媒报道,美国芯片巨头高通(Qualcom)近日向外界表示,如果英伟达(Nvidia)对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400亿美元收购案被监管机构叫停,那么它将对投资Arm的建议持开放态度。

媒体在周日报道,高通即将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Cristiano Amon)已经表示,如果Arm目前的所有者软银(SoftBank)决定将其上市,而不是出售给英伟达,高通将愿意与其他行业投资者一起购买Arm的股份。

阿蒙还补充称,高通“肯定会对投资Arm持开放态度”,公司已经“与其它有同样想法的公司进行了讨论”。

当外媒试图就此消息联系高通、英伟达和Arm三家公司时,高通拒绝置评,英伟达则表示IPO上市并不足以支持Arm的成长,而Arm没有立即做出回应。

英伟达发言人称,如果Arm想充分发挥其潜力,它需要的不仅仅是IPO。这位发言人说:“Arm需要注入新的技术,并将该技术提供给世界各地的芯片架构许可证持有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愿意收购Arm的原因。”“我们的技术和高通的技术具有高度互补性,我们欢迎高通和我们一起为整个Arm生态系统创造新的技术和产品。”

高通从商业角度很努力的怼英伟达搞垄断,有用吗?小编看,没用。

说实话,半导体行业现在是全球焦点,拜登没事天天白宫开会拿半导体说事。

G7峰会落幕,英美亲的如穿一条裤子的兄弟,美国总统拜登与英国首相约翰逊之前还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大西洋宪章》原本就有,是一份名标青史的文件,签署于1941年8月14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源于此。

主流评价是这样的,为应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所谓威胁,美政府意欲强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英两国的“特殊关系”,突出在全球性的“民主主义对权威主义”对垒中与英国的合作。

所以,孙正义领导的日本软银集团收购英国的ARM公司,然后又把它卖给了美国公司英伟达,美国、英国、日本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站在一起,也许这就不是商业上的那点事了。

也许这笔商业卖买不过是人家进一步政治联盟的礼包!

毕竟,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铁杆儿,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铁杆儿!三人抱团施压各方。

再强调次,政经从来不分家,中国企业要想去买这类公司,估计人家连门都不让进!

也难怪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如此有信心!

他此前曾表示,对于Arm的收购非常有信心,他觉得,Arm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且表示这场收购案预计将会持续18个月,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大概就是能够知道答案了。

不仅仅是高通反对,大家都反对

Arm于1990年从一家名为Acorn Computers的早期计算机公司中剥离出来。该公司设计的节能芯片架构被应用于全球95%的智能手机。Arm将其芯片架构授权给50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则利用这些芯片架构来制造自己的芯片。

英伟达在去年9月宣布将收购Arm,整个过程预计将耗时18个月。但从那时起,高通就一直向监管机构表示,它反对这项交易。此外,微软和谷歌也同样反对这桩交易。

这三家公司都认为,英伟达有可能通过这一收购成为Arm技术的看门人,并阻止其他芯片制造商使用该公司的知识产权。他们质疑英伟达可能会妨碍外界获得Arm设计的芯片架构。

英伟达已经多次表示,将维持Arm的开放许可模式,并将对Arm的英国剑桥总部进行大量投资。

目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欧盟委员会、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等市场监管部门正在调查该收购案。

高通公司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英伟达以400亿美元收购Arm。今年2 月 12 日,据美国媒体 CNBC 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高通已经向世界范围的多个监管部门提出申诉,表达了对英伟达 400 亿美元收购 Arm 的反对。高通的申诉涉及到的监管部门包括: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欧盟委员会、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和中国监管部门。上述机构都是决定上述交易是否会最终获得通过的关键监管机构。

英特尔也是反对此次交易的狂热支持者,因为英特尔是Arm公司地直接竞争者,且其X86架构在与ARM公司的竞争中针锋相对。

下游的厂商则担心,英伟达收购Arm之后,会影响公司的中立性,这会对需要Arm技术授权的芯片设计企业造成影响。在英伟达全资收购Arm之后,可能会提高竞争对手获得Arm技术授权的成本,甚至采用更加极端的措施,直接禁止禁止对手购买Arm授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表态:“必须要阻止英伟达收购Arm公司。” 他指出,目前美国正在整合其强大的芯片产业链能力,通过在众多芯片技术上掌握的极大话语权,肆意对其他国家进行技术打压,一旦ARM公司也成为美资公司,垄断了全球98%移动芯片市场的Arm芯片架构,无疑也将会让美国拥有垄断芯片设计行业的能力,届时谁能够设计芯片、谁不能够设计芯片,恐怕都要由美国说了算 。”

Arm为何那么牛逼?

说一千次一万次,Arm 低功耗低功耗低功耗!

你指望一个手机用出电脑的快感,大功率吃电大户,1小时就把电用完然后时刻忙着充电吗?

作为手机用户最烦的就是手机没电,而Arm的牛逼之处就是真的很省电还能让系统运转流畅,作为设计低功耗处理器扛把子技术没的说!

至于具体为何那么牛逼,功耗为何如此低,这就请读者自行去看技术文章。

所以,Arm成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芯片技术提供商之一,专门从事低费用、低功耗、高性能芯片研发,全世界智能手机都用Arm架构。

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三大芯片,苹果A系列芯片,高通骁龙系列芯片,华为麒麟芯片,都用ARM架构。

Intel的x86架构性能强!台式机发烧友的万年标配,问题,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才是核心终端载体,PC端台式机落寞了,所以Arm爆红科技圈。

为什么大家都用AI定义自己

之前百度港股上市时,招股说明书改了改,将自己的公司定义为,百度是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提供AI芯片、软件架构和应用程序等全栈AI技术的公司之一,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四大AI公司之一。

当然,这不是百度一家公司变风格。估计人家也是在学硅谷风潮,英伟达打出的旗号是打造人工智能(AI)时代领先的计算公司,从显卡之王改行搞AI!

人家的措辞是:

AI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技术力量。未来,数万亿台运行AI的计算机将在世界各地创造一种全新的物联网,从智能零售、制造业、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城市,重塑我们所知的计算。

完成对Arm的收购后,英伟达将能够更快地把新的AI可能性变为现实。我们将能够:

在全球范围扩展AI计算:借助Arm庞大的生态系统,英伟达将其GPU和AI技术引入到包括移动设备和个人电脑在内的大型终端市场 。

加快发展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和物联网:英伟达和Arm将大幅增强研发力度,提升这三个领域的增长轨迹。

增强创新能力 :英伟达和Arm将在三大主要处理器,CPU、DPU和GPU 领域进行创新,提供 x86之外的替代性CPU架构选择。

优化能源效率:英伟达和Arm将致力于为未来发展进一步优化能源效率。

看看英伟达的雄心壮志,小编就不多说啥了。感觉就要把英特尔摁在地上摩擦的节奏。

今年4月,英伟达表示将推出该公司第一款服务器微处理器,进一步杀入英特尔最赚钱的市场领域。这家图形处理器生产商已经基于Arm Ltd.的技术设计了一款中央处理器(CPU)。英伟达此前表示,瑞士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和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将是其首批用户。

人家看着也是动真格要去挑衅通才芯片CPU英特尔的领域。

各路热心网友的评论更是刺耳,“英特尔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锤,产品贵、速度慢,就该被消费者抛弃,反观竞争对手不断的努力推出更优秀的产品!”

当然,英特尔也象征性的进军了高性能显卡领域,就是毫无人气,毕竟独立显卡领域,英伟达是真的强,小编从来只买他家的产品,玩游戏就是爽。

据悉,英伟达正在向数据中心推销新CPU,包括亚马逊的AWS和Alphabet Inc.的谷歌,称它可以更有效地运行人工智能软件,并提高大数据处理能力。

不过这两家最近也有合作。

众所周知,英伟达的芯片大都是交由台积电和三星代工。

近期有爆料称,英伟达正与英特尔洽谈代工合作,似乎是希望进一步使得供应多元化。

近日,知名爆料者 @Moore\'s Law Is Dead 在最新一期视频中爆料称,英伟达 CEO 黄仁勋致电英特尔首席执行官 Pat Gelsinger,谈到“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英特尔的晶圆厂制造 NVIDIA GPU。

“我最后几句话并不是为了炒作…… 人们需要明白,英伟达和英特尔(合作)才不会向对手屈服,让台积电与 AMD 开心合作然后压垮所有人,或者让台积电与苹果合作压垮所有人。”

“英伟达不会坐视不管…… 如果台积电过于霸道,他们就会考虑与英特尔合作,反之亦然。不仅是 AMD 或台积电 ,还有苹果 —— 这些公司正准备与这些架构展开大战,如果其中一家变得过于强大,它们将会寻找盟友。”

据《pcgamer》报导,目前英伟达与AMD从台积电获得供货速度是一样的,但随着台积电、AMD之间的紧密合作,AMD有望成为其7nm制程最大客户,所以英伟达找上英特尔应该是希望供应多元化,使得整体能够获得更多的产能供应,解决目前芯片缺货的问题。

商场上,是敌是友从不看交情,只看时局。也许,哪天英伟达就不让台积电代工了,把订单给英特尔了,当然,前提是英特尔的工艺得赶上同行!

多一个选择多一个出路!全球供应链分拆潮难以阻挡了!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