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最新趋势,表明UWB产业未来走势

物联传媒
关注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本文作者:银匠

UWB技术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众技术发展成了一个市场的大热点,也让很多人都想涌入到这个领域中,以期在市场大蛋糕中分一杯羹。

但是,UWB市场现状如何?行业里面有哪些新的趋势出现?

前不久,我们发布了《中国UWB与蓝牙AoA市场调研报告(2021版)》,这这份报告里,对UWB定位市场的最新趋势进行了总结。以下是报告的相关的内容。(完整的报告可在文末的小程序下载)。

趋势一:UWB方案厂商在关注更多技术方案

与2年前相比,我们发现,很多做UWB方案的厂商其目光不仅仅只是关注UWB技术,也在做更多的技术储备,比如说蓝牙AoA或者其他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

因为方案商这个环节与应用端紧密相连,很多时候公司的方案都是基于用户的需求才会开发,在实际落地应用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仅用UWB无法解决的需求,需要使用到其他的技术,所以方案商会基于自身的优势而衍生拓展其他的技术业务。

趋势二:UWB的企业业务逐渐地分化

一方面是做减法,让产品更加的标准化;一方面是做加法,让方案更加繁杂。

几年前,UWB的方案商主要做UWB基站,标签、软件系统等UWB相关产品,而现在,企业的玩法开始分化。

一方面是做减法,让产品或者方案更加的标准化。比如说在工厂、医院、煤矿等B端场景中,很多企业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模块产品,客户接受度更高,再比如很多企业也在努力的优化产品的安装步骤,降低使用门槛,让用户可以自己去部署UWB基站,也是一种标准化。

标准化的优势有很多,对于方案商自身而言,可以减少安装部署等人员精力的投入,也可以让产品有可复制性,对于用户(往往是集成商)而言,可以基于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做更高的定制化功能。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一些企业选择做加法,在项目中除了提供UWB相关的软硬件之外,还会基于用户需求做更多的方案集成。

比如说在一个工厂里面,除了定位的需求之外,还有视频监控、温湿度检测、气体检测等等更多的需求,UWB方案商会整体接下这个项目去做。

这个做法的好处是:可以给UWB方案商带来更高的收入,同时与用户的黏性也更强。

趋势三:国产UWB芯片越来越多,但它们主要的机会是在智能硬件市场

对于UWB芯片企业而言,目标市场可以分为三大类,即B端IoT市场、手机市场以及智能硬件市场。最近这两年,国产UWB芯片企业也越来越多,国产芯片最大的卖点就是性价比。

针对B端市场的需求,芯片厂商一般会区分于C端市场,重新定义一颗芯片,不过B端市场的芯片出货量不是很大,有些芯片厂商会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模组产品,并且B端产品对于芯片价格敏感度也比较低,更加注重稳定性与性能,很多时候并不会因为芯片便宜一些就会进行替代。

而手机市场,因为体量大,性能要求也高,一般会优先考虑有产品得到验证过的芯片大厂,所以国产UWB芯片厂商最大的机会点就是在智能硬件市场,因为智能硬件市场潜在的量大,对价格敏感度高, 国产芯片就很有优势。

趋势四:多模的“UWB+X”产品会逐渐增多

无论是B端还是C端的需求,很多时候仅仅采用UWB技术难以完全满足需求,所以,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UWB+X”多模产品的出现。

比如说,基于UWB定位+传感器的方案,可以基于传感器的数据,实时的对可移动的人员或者物品进行监管,再比如苹果的Airtag,事实上就是蓝牙+UWB的方案,UWB用来做精准的定位测距,蓝牙用来唤醒传输等。

趋势五:企业级UWB大项目的金额越来越大

2年前,我们调研的时候发现,UWB百万级的项目非常的少,而能够达到五百万级别的更是屈指可数,在今年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百万级的项目明显增多,规模较大的方案商,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百万级的项目,甚至千万级的项目也开始出现。

这一方面得益于用户对UWB价值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另外一方面,则是UWB方案价格的降低,使得客户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趋势六:基于UWB的Beacon方案开始逐渐流行

在最新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基于UWB的Beacon方案,这类方案跟蓝牙Beacon方案有些类似,将UWB基站做的轻量化与标准化,降低基站的成本,以便更容易进行布设,而标签端则需求更高的计算能力,在项目中,如果基站的数量需求大于标签的数量,采用这种方式就比较节省成本。

趋势七:UWB企业越来越多的获得资本认可

最近这几年,在UWB圈子里出现了多起投融资事件,当然,目前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芯片层面,因为芯片是产业的开端,再结合目前芯片产业的火热,直接促进了多起芯片领域的投融资事件。

B端的主流方案商也有多起投融资事件,在B端领域的某个细分行业有深耕,并形成了较高的市场门槛,会更受资本市场的欢迎,而C端市场,目前整个市场还有待开发,也会是资本市场未来关注的重点。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