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比率低,含“元”量成色几何?
2021年被视作“元宇宙”元年:“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登陆美股资本市场;全球互联网巨头Facebook改名为Meta,正式进军元宇宙……
中国的元宇宙风口也来了!
据艾瑞咨询数据,按收入计,中国AR/VR內容及服务市场规模在2020年为115亿元,至2021年增长为211亿元,预期2025年将达1028亿元。目前,这一市场的竞争者已经超过5000家。
具体到更细分的中国AR/VR服务市场:按收入计2020年市场规模为11.3亿元;预期从2021年的25亿增至2025年的185亿元。
尽管元宇宙风口之下,相关产业潜力巨大,但仍处于发展早期,行业集中度不高,可以预见未来竞争激烈,且行业格局变数很多。
有个注脚是:作为2020年国内AR/VR内容与服务行业第一的飞天云动,也仅仅占据不足3%的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不二研究」据飞招股书发现,飞天云动也面临依赖主要客户及供应商集中的风险。
2018-2020年及2021上半年,飞天云动TOP5客户收入在当期营收占比47.4%、46.1%、38.5%及42.1%;同期,TOP5供应商在总收入成本占比约50.8%、49.9%、41.1%及49.5%。
某种程度而言,飞天云动此前业务更多聚焦于元宇宙产业链相关,“含元量”有待商榷。
甚至此前一段时间,研发或不是其投入重点。「不二研究」发现,对比逐年高企的流量获取成本,飞天云动的研发投入比率偏低,截止去年上半年也仅在个位数徘徊。
2018-2020年及2021上半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758万元、1142.5万元、1504.6万元及901.2万元,当期营收占比仅为4.6%、4.6%、4.4%及3.2%。
或正是由于此,飞天云动在招股书称,募资拟用于增强研发能力,开发飞天元宇宙平台,选定合并、收购和战略投资等;并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飞天元宇宙平台构建。
第一阶段,完成基础设施搭建,拟用UGC模式提升内容多样性;第二阶段,进一步改善内容,并通过并购数字资产及升级系统,覆盖更多生活场景;第三阶段,完善生态系统,协助用户在平台内进行商业活动。
去年11月,飞天云动发布的飞天元宇宙平台,预期设立虚拟商业街区、展示厅等商业场景等;但是,该平台计划尚属初步阶段,并无肯定的变现模式。
或许,可以对比清华大学《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理性看待:由于元宇宙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具有新兴产业不成熟、不稳定等特征,至少存在资本操纵、舆论泡沫、产业内卷等十大风险点,产业和市场需要回归理性。
即使成功闯关港股“元宇宙第一股”,飞天云动也难逃产业规律,提升“含元量“也只是慢慢征途第一步。
元宇宙尚是星辰大海,投资更需谨慎
当下,满屏皆是元宇宙。
这是乘势而起的风口?还是遥遥无期的未来?抑或昙花一现的泡沫?
最早,“元宇宙”(Metaverse)源自科幻小说《雪崩》,那是一个计算机算力构建的虚拟世界;而202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与2021年上映的《失控玩家》,则让科幻导演描绘出元宇宙的诸多可能。
尽管距离“梦想照进现实“尚有很长距离,但投资者却已经在为元宇宙买单:2021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登陆纽交所,点燃投资者热情;在 Facebook更名Meta(Metaverse缩写)后,元宇宙概念更是席卷二级市场。
但是,用脚投票的资本市场,在梦醒之后,总会回归理性与现实。即使是全球公认的“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也曾数次经历暴涨暴跌。某种程度而言,冲刺港股“元宇宙第一股”的飞天云动,或难避相似命运。
或许,正如电影《头号玩家》里的“绿洲”缔造者所言:现实世界是唯一一个你能好好吃顿饭的地方,因为现实是真实存在的。
风口催生之下,元宇宙确是未来的星辰大海;但在抵达星辰大海之前、还有慢慢征程,产业尚需脚踏实地,投资更需理性谨慎!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一份“写满”元宇宙的招股书冲击港股,飞天云动“含元量”有多少?》,上海证券报
2.《PPT造元宇宙式招股书,飞天云动的另类狂想曲》,港湾财经
3.《飞天云动拟赴港上市,“元宇宙第一股”来了!赚钱能力存疑,行业风险未知》,AI财经社
作者/星野
排版/艺馨
监制/Yoda
出品/不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