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真正的第四代空间站
谈到这里,整个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了。ISS所遭遇到的所有问题,对于靠摸着各色前辈经验“过河”的中国空间站来说,是统统不存在的。
首先还是那个供电问题。在“天和号”发射之初,我们就已经见识过其展现的柔性薄膜砷化镓光伏电池。而通过公开资料可以发现,这类柔性薄膜电池的民用型号,其转换率已经高达34%,较之ISS配备的刚性太阳能帆板超出近40%。更因柔性和薄膜化的特性,使得其支撑结构的重量与体积较之刚性帆板大幅度降低,适配难度更低。
所以,中国空间站绝不会用ISS那种桁架构造,因为完全不需要。
而对接口的问题就更不能被称为“问题”了。甚至中国航天还公开过己方的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任何国家如果有需要,前来谈合作是中方一直欢迎的。
最终,中国空间站还具备另一项特殊优势,推进系统集成化。
无论是俄罗斯的“礼炮”系列、之后的“和平号”,抑或是今日还在运转中的ISS,实际都没有独立的轨道发动机单元。这些空间站无论是进行轨道维持,还是变轨机动操作,均仰赖接驳其上的宇宙飞船。
但这就为空间站的整体运作,带来了相当的局限性。
而中国空间站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天和号”核心舱上,总计配置了多达30台的姿轨控发动机。空间站拥有自主推进系统,这是自“礼炮六号”坠落以后的首次。
当然,“天和号”配备的推进系统,远比“礼炮六号”这个前辈要强大得多。全部30台发动机中,有26台是采用传统推进剂的轨控发动机,可满足核心舱乃至空间站进行快速变轨的需要。此外在“天和号”大柱构造尾部,还配备了4台HET-80霍尔推进器,即所谓的“电推”。基于“电推”的特性,其主要被用于空间站的日常轨道维持控制,可节约大量宝贵的推进剂。
▲霍尔推进器是“天和号”的另一项法宝
空间站拥有自主机动能力的好处毋庸置疑的,首先便是响应速度快,推进控制容易这个优点。不久前,在规避马斯克的太空垃圾过程中,上述优势已经显露无疑。
由于大体构造上接近“和平号”,官方在对外宣传时,一直非常谨慎地将我国的自主空间站,称为“三代站”。然而若是考虑到使得ISS被划为“第四代”的桁架结构,实际上只是因技术局限而采取的无奈之举,那么上面那个“三代站”低于“四代站”的质疑,就显得非常具有讽刺性了。
事实上,公认的所谓“四代站”其实并不存在,反倒是建造中的中国空间站,更有资格被视为第四代空间站。而若纯以技术角度出发,现阶段有资格和中国空间站相提并论的,唯有NASA提出的环月轨道空间站而已。
然而遗憾的是,这个环月空间站,目前还只存在于PPT上。
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走到已有建树的今天,实属不易。从长二捆、长三捆等“金牌火箭”被一些声音质疑为性能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到中国空间站被教条主义指责为不算四代空间站,“辛苦30年,继续看尾灯”的质疑一直不断。
然而如果以技术眼光客观分析,不是带着偏见去拍脑袋下结论,就会知道中国空间站比大洋对岸的PPT,起码此刻还更具备现实意义。
从父辈到我辈,奋斗数十载,只为从“遥不可及”,到“望其项背”,乃至“并驾齐驱”甚至“有所超越”。
这一次,我们不再是遥望别人的尾灯,而是首次有可能和这个世界上的最强者,有了一较高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