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022,可能是自蔚来成立以来,任务量最饱和的一年。
肉眼可见的就有,ET7、ET5、ES7三款产品的试驾、交付,累计第20万辆新车的下线里程碑,NAD自动驾驶系统的落地与体验,换电站累计建成1300座,以及海外市场的继续扩张,尤其是进军德国……
如果说,已然过去的2021,这家新势力造车总在被营销端的相对匮乏所困扰,那么即将面对的则是怎样令上述一项项事宜,传播效果达到最优,进而衍生出的幸福烦恼。
“别发愁我们没有新闻,今年会让外界眼花缭乱的。”
显然,这样一句话,完全能够作为当下,蔚来心境最恰当的形容。
而它在熬过刻苦铭心的至暗时刻,获得“白衣骑士”的出手相助之后,把握了住来之不易的机会,随着积攒下的资源愈发繁多,有了底气为实现更大的目标所“折腾”。
殊不知,这一次,突然又传出了“蔚来要造手机”的消息。听闻后,油然而生的最大感受便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01
没有否定=变相肯定?
实际上,首先爆出该消息的微博网友,名为“罗格斥候”。
在他的描述中,“蔚来手机板块最近动作频频,资金还在持续加大投入,年后新增offer就达到100多个。预计还将在深圳再增加200多个研发类岗位,高中低都有,工作地点为前海卓越大厦。”
随后,继续补充道,“相关研发团队,除手机BSP外,也有VR的相关岗位,正在对外招人。”
很快,引来了另一名微博网友“肉肉爸比ev”的下场回复,传言的整体轮廓,也变得更加完善。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蔚来的手机业务确定要做,目前项目正处于最开始的调研阶段。”
“基本上排除贴牌的可能性,大概率是自己下场做手机,手机会有非常多跟蔚来汽车的交互功能,比如说手机&车机文件互传,AR、VR资源投影,NOMI语音助手手机版等。”
推文的末尾,他也接连抛出两个疑问,“如果蔚来真的出手机了,你能接受什么样的价位?”
“蔚来的第一款手机,会是直板、曲面屏还是折叠屏?”
事已至此,结合二者所给予的信息,看似已经有了多种维度的证据,指向这家新势力造车准备入场手机业务。
而在第一时间,询问过蔚来企业传播高级总监马麟后,得到的答复为:“目前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有进一步消息将和大家沟通。”
对于传闻,其并未给予直接否定。由此不禁反推,这样的态度,能否算是一种变相肯定?
毕竟,结合当下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大环境,“智能化”已然有了与“电动化”并驾齐驱的架势。
放眼更远的未来,前者甚至极有可能超越后者的地位,成为左右终端消费者,是否购买车辆的关键。
对于各家车企,谁能率先提供智能化所需的“闭环生态”,谁就能占据较大的先发优势。恰巧,智能手机位于其中起到的作用,就像是一把决定性的“钥匙”。
于情于理,蔚来决定提前布局,都说得通。
殊不知,随着传言继续发酵,从36氪爆出的进一步消息来看,蔚来要造手机,确有其事,原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已经加盟,牵头负责相关业务。
至此,可以说,再添实锤。
只不过,蔚来官方给出的回应,依然还是那句非常微妙的,“目前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有进一步消息将和大家沟通。”
02
早有前车之鉴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曾长时间驾驶一辆蔚来ES8,自上海出发,前往无锡、南京等多座城市。
令人感到最为欣慰的是,身处南方极度难熬的冬季,每个早晨都能够通过手机APP,提前远程打开车内空调,将温度调整到26摄氏度。
偶尔,忘记携带实体钥匙,也能通过手机APP的蓝牙功能,对车辆直接进行解锁。
每一次,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前,能够通过手机导航,直接搜索沿途换电站的位置,然后发送至车辆车机上。
三个简单的场景,已然能够体现智能手机与智能电动车之间,愈发紧密的互联。
即便某些时候,使用蔚来官方APP部分功能控制车辆时,仍会出现一定的瑕疵甚至BUG,但相比市面上大部分车企目前能够提供的相应体验,已经好出不少。
这样的表现,则带给自家用户,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要求蔚来,必须继续深度开发,让智能手机与智能电动车之间,衍生出更多的玩法与新意。
以此作为背景,望向蔚来决定入局手机业务的背后,总感觉传言中所谓的“造手机”,更像是一个明面上的幌子。
真正想要探索的则是:人、车、生活之间的万物互联,手机则是连接彼此最好的桥梁。
眼下,以华为鸿蒙为例,无疑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生态闭环。
全新车型问界M5到来后,仅就其车机屏幕与华为手机、手表之间实现打通的情况来看,已然可以视为一个很好的范本。
更早之前,吉利也曾官宣,正式进军手机领域,定位高端智能手机,整合全球技术和资源,服务全球市场。
在李书福的认知中,“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
“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手机可以接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
而他对手机业务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其一,造手机的本质,还是为了形成汽车业务的相互赋能,形成协同效应;
其二,为了打通手机端和车机端软件技术和应用生态的互动;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试图打造用户生态,形成企业护城河。
作为参考,有了吉利的前车之鉴,即便还未公布任何消息,蔚来入局手机业务的底层逻辑,看似同样与之类似。
最终,为的还是拿到人、车、生活之间万物互联的“主动权”。
03
赚钱,并非目的
本段开篇,首先想要分享当下智能手机板块的现状。总结下来,就是:一片红海+愈发内卷。
自2007年,站在聚光灯下的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开始,该板块的“战火”俨然持续了十几年之久。
到了去年,基本形成以苹果、华为、三星、小米、OPPO、vivo等头部梯队成员,相互之间继续惨烈厮杀,弱势品牌碍于缺乏标签、资源枯竭,逐渐消失舞台的固化局面。
更为严峻的是,数据显示,在2017年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达到峰值之后,便呈现连续下滑态势,2020全年出货量跌幅更是达到8.8%。随之而来的还有多数厂家,营业额与利润率的双重走低。
换言之,舒舒服服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也正因如此,当红利逐渐消散,智能手机板块的瓶颈愈发明显,新的业务增长点迟迟无法出现,对于上述企业而言,迫切需要切换赛道,寻找新的风口。
很快,尚处朝阳阶段的智能电动车,成为了它们共同的选择。随之而来,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造车运动”。
而这,更像是手机厂商做出的被迫进攻。
相比之下,以蔚来、吉利为例,选择入局智能手机业务,则更像是一次主动防守。
尤其是鉴于目前整个大盘所处的环境,汽车厂商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财力,迅速赚钱、实现盈利,肯定不是主要目的,也不可能实现。
所以眼下,为的还是打通与主营业务之间的互联,甚至反哺,令消费者拥有更好的用车体验。
至于究竟是选择与成熟的手机厂商进行合作联合开发,还是亲力亲为掌握整套供应链进行整机制造,则需要好好权衡其中的利弊。
不过,可以肯定一点,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继蔚来、吉利之后,还会有更多的车企宣布入局智能手机业务。
这场关于全新生态模式的探索与博弈,在尚未出现典型范本之前,还会有巨大的变数与惊喜。
文末,仍然想说,清楚地记得,秦力洪在去年12月末的一次专访中,十分笃定地承诺:“接下来,蔚来不管搞什么,必须要换电,不换电非蔚来。”
当然,作为现场的见证者,知道他代指的目标,是智能电动车。
但此刻,不禁做出一个有趣的设想,如果将来市面上真的会出现一款印着“NIO”logo的智能手机,是否会为了维系蔚来的传承,采用“换电”这般复古的模式?
另一个疑问则集中在,真的会有人因为“NIO”牌手机的到来,放弃当下已经使用十分习惯的苹果、华为?
必须承认,站在当下这个节点,没有人能给出答案。而造手机,究竟是不是蔚来的又一次“不务正业”?
只能说,“别着急,等等看,交给时间去做出评判。”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
小编一枚~
- END -
原文标题 : 造手机,蔚来的又一次“不务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