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科技IPO背后,华强北模式的胜利和危机

读懂财经
关注

长期以来,由于消费电子行业的火热,与之相匹配的消费电子配件企业也迎来了繁荣发展。不过,十几年前,消费电子和配件领域曾是产品质量重灾区,“山寨机”、“三无充电宝”等代表性产品充斥市场,行业混乱不堪。

经过数年的市场调整和政策打击,曾经一片混乱的3C及配件领域催生出了大量消费电子品牌、代工企业和优质供应商,这些企业一同成为国产品牌崛起的重要力量之一。

近期成功过会的绿联科技,正是其中代表。作为从行业混乱期走来的3C配件知名品牌,绿联科技依托“UGREEN 绿联”品牌,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并布局境内外市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2021年实现了34.46亿元的营收,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

随着创业板IPO顺利过会,绿联科技距离上市又近了一步。

本文对于绿联科技IPO有着以下几点看法:

1,绿联科技在3C配件领域,尤其是国内传输类配件、音视频类配件和充电类配件中,具备一定市场领先地位,净利润率超过安克创新。也正因此,高瓴在2021年5月和6月“踩点”入股,成为第四大股东。

2,绿联科技的上市,本质上也是华强北模式的胜利。华强北模式重市场,重资源和技术整合,轻研发,核心在于自由市场环境下实现高效信息组织、利益分配和生态资源的共享,并利用市场的信息反馈体系调整发展方向,绿联科技借助华强北模式实现了品类的扩张和规模的增长。

3,这种模式也有着显著的天花板,这也是3C配件企业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安克创新同样如此,即便跨入扫地机器人、3D打印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其仍然没有稳固的护城河。绿联科技面临的危机更为严峻,在整体消费电子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华强北模式的缺点更显露无疑。

/ 01 /消费电子配件龙头成功过会

长期以来,由于消费电子行业的火热,与之相匹配的消费电子配件企业也迎来了繁荣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这个超级产品的全球性普及,带动了充电头、充电线、充电宝、无线充电器、TWS无线耳机等配件产品的热卖。

而近期创业板IPO成功过会的绿联科技,正是乘着消费电子行业爆发的东风,成长为3C配件行业的龙头。

招股说明书显示,绿联科技以“UGREEN绿联”品牌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数码配件。在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销售金额分别为20.45亿、27.38亿和34.4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9.80%。

在3C配件市场,绿联科技可谓是“国内国际两开花”。在2021年,绿联科技境外收入为15.8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46.09%。不过,绿联的在国内外的渠道布局偏于线上,在2021年其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78.04%。

截至目前,绿联品牌已经在3C领域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具体来看,在传输类代表性产品扩展坞市场中,绿联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16.07%,远高于市占率Belkin的8.43%、安克的1.04%和品胜的0.79%。

放在全球市场上,绿联拓展坞3.86%的市占率低于Belkin(15.34%),但同样高于安克(3.60%)。而在音视频线缆和手机数据线领域,绿联在国内和全球的市占率比起Belkin、安克这些行业龙头也毫不逊色。

从招股书来看,3C配件这个生意并不算性感。在2019年未将运费计入成本前,绿联科技毛利率约为50%,而在此之后,绿联科技毛利率基本保持在37%-38%左右,与安克创新基本在同一水平。在净利润率上,绿联科技在2019和2020年净利润率在11%左右,但2021年由于股权激励、研发费用增加,这一比率降至8.85%,但仍要高于安克创新。

可以说,能够从国内行业混乱、内卷严重的3C配件市场脱颖而出,并做成年度营收30亿的企业,这与绿联科技在过去十几年间所面对的机遇和自身能力密不可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次模式上的胜利。

/ 02 /华强北模式的胜利

绿联科技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华强北模式的胜利。

深圳是国内乃至全球3C数码配件的主要生产基地。曾有媒体统计,在42家天猫主流3C数码配件品牌中,有27家,也即63%来自于广东深圳。

而在深圳,华强北正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华强北商圈核心面积约1.45平方公里,鼎盛时期每天客流超过50万人次,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曾孕育出大族激光、金正、神舟电脑等知名企业。

绿联科技正是从华强北开启了创业之路,也深受华强北模式的影响。本质上讲,华强北的成功除了天时、地利之外,更在于在野蛮生长的市场环境中诞生出发展的活力。而华强北模式核心在于自由市场环境下实现高效信息组织、利益分配和生态资源的共享,华强北企业在信息充分交互和交换的市场中抓住商机,通过产业链配套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并利用市场的信息反馈体系调整发展方向。

这种模式在过往几十年的消费电子发展黄金期相当有效。绿联科技产品覆盖拓展坞、键盘鼠标、蓝牙发射器、读卡器、连接线、耳机、音视频转换器、充电头、移动电源、手机支架、钢化膜、存储产品等多个领域产品,涵盖了消费电子配件的多个类型。从2021年起,由于露营市场开始火热,绿联科技联手比亚迪推动了移动储能产品。

这些产品大多依赖外协加工。在2021年绿联科技通过外协生产的入库金额为13.97亿元,占总入库金额的75.62%,自主生产占比为24.38%。

在华强北模式下,企业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利用外协资源进行加工,以合格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这些产品采用的均为成熟的技术和行业标准零部件,门槛较低,基本不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也正因此,绿联科技研发费用率在2019年和2020年仅为3.17%和3.47%,2021年才提升至4.54%。绿联科技拥有12项发明专利,其中仅有6项为原始取得。

作为对比,同为3C配件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安克创新,2019-2021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92%、6.07%和6.19%。截止2022年6月30日,安克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取得80件发明专利。

可以说,华强北模式帮助绿联科技从小做大,并实现了相对更高的利润率。不过,随着消费电子市场增速放缓,绿联科技的华强北模式也存在一定危机。

/ 03 /3C配件企业的潜在危机

目前来看,绿联科技通过覆盖多个品类实现了营收规模的高增长,近30%的年复合增速也堪称优秀。但是,长远来看,仅仅从事低门槛的配件业务,采用成熟技术而不重视研发,绿联科技的天花板也相对更低。

实际上,这也正是所有3C配件品牌都要面临的发展难题。

主营跨境电商业务的安克创新,长期以来深耕售价更高的海外市场,以此实现了充电类产品业务在规模上的绝对领先。在2021年,安克创新充电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5.52亿元,是绿联科技总营收的1.61倍。

但是,面对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增速的持续下滑,安克创新也不得不寻求新的增长点。从2015年开始,安克创新逐步孵化出Nebula、Eufy、Soundcore、AnkerMake和AnkerWork五大新品牌,覆盖激光智能投影、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电子秤、智能门锁、智能门铃、智能摄像头、无线蓝牙耳机、蓝牙音箱、户外电源、3D打印机等产品。

从这个角度看,安克创新已经从3C数码配件厂商成功转为了消费电子产品品牌。在2021年,安克创新充电类产品占比已经降到了44.16%,而消费电子产品所在的智能创新类产品和无线音频类产品,营收占比分别达到了32.63%和22.68%。在2021年,安克创新营收合计达到了125.74亿元。

可以看到,安克创新通过深耕海外市场,打响品牌,加重研发投入,推出多个品类的消费电子产品,实现了营收规模的不断提升。即便如此,考虑到安克推出的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蓝牙耳机、3D打印机等产品,均为消费电子领域技术成熟的品类,且各品类均已经诞生出行业龙头,资本市场也对安克创新保持高增长存在一定担忧。

回到绿联科技身上,这种担忧更为严重。华强北模式不深耕、轻研发、重资源整合的缺点,在消费电子行业增速放缓时期被充分放大,绿联科技也必须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打造自身的护城河,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原文标题 : 绿联科技IPO背后,华强北模式的胜利和危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