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无主线,心中悬根弦

躺平指数
关注

Q1过完快一个月了,很多平台邀请我写一季度复盘,迟迟未动笔,这一切都有点猝不及防,明明是刚放开的市场,经济复苏在即,港股迎来了大反弹,一度上2万点,逻辑太顺了,导致很多人忘了风险。

风险貌似一夜之间全集中在了2023年一季度:‍互联网、房地产及物业、创新药反弹结束,追高的同学至今还未解套;市场一度无主线,板块来回轮动,一纸宣言呼吁央国企价值重估,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以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国企迎来多年不遇的“铁树开花”。‍‍‍‍‍‍‍‍‍‍‍‍‍

美股从交易通胀到交易衰退,以特斯拉为例,降价促销侵蚀利润的策略下,股价完美走了一个过山车。‍‍‍‍‍‍‍‍‍‍‍‍ChatGPT横空出世,也在本季度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国内公司以百度为首,率先发布大模型,然而也还没有涨几天,便被A股相关概念的公司抢了风头,拉了多少涨停板我都不想数了,伴随着的还有半导体的拉升。‍‍‍‍‍‍‍‍‍‍

谁要是在一季度能有非常优秀的利润结构,我佩服您。我们总是复盘历史,历史却总会重演。

所以,也许活在当下,分析当下才是最关键的。‍‍‍‍最近一周与投资群朋友密集交流后,总结了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对看法:上周CPI数据出来后,接连几天都有通缩的声音出现,确实1-3月份经济复苏比较微弱,可大家有没有想过是因为12月放开了消费需求还来不及释放,以及企业库存压力比较大,光去库存都去不完,就别谈增长了。

很明显,最近吃喝玩乐相关的餐饮酒店服务行业价格飙升,一方面临近5月假期,消费需求集中释放,一方面年轻人不买房不买车,不买大件,更愿意在休闲娱乐上消费了,结果就是凡是跟年轻人的生意都有得做。

因此集中在江浙这边的制造业这边还需要去库存慢慢恢复,集中在广东那边的外贸其实也有在慢慢转好,房地产的风险基本释放完毕,居民房产债务还需要一段时间下降。

互联网大厂降本增效,不再追求增长,基本上反弹后又跌到了合理的位置,不止从消费需求恢复来看,最有希望的应该是阿里,软银持股降至低个位数,不再是一个随时爆炸的炸弹。

且股东轮换,风声向好,业务重组后有国资注入的预期非常高。京东的情况最不利,毕竟制造业大头在这里,美团外卖没有了疫情的加持,到店这块面临竞争,还需要观察。百度这边,最直接关联的就是大模型,李彦宏一开始就讲过,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大模型吗?做应用或许更重要。

这一点我们也有写过。

AI炒作跟市场情绪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的就是资金的流动。‍‍‍‍‍‍‍‍‍‍‍‍‍‍那么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做确定性高的投资就得自上而下做选择,经济学意义上的通缩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肯定是没有系统性风险的,因为我们还有大量优质的国企央企资产,关系国计民生的。

国家还是需要钱的,钱就从此出来。

毕竟国企改革提了好几年,国资委暗戳戳要求加大分红也有几年的风向了。

而通缩也肯定是有影响了,无非是影响就业,无投资欲望,直接导致的就是资本过剩了,好了,国企兼具安全性、流通性、LD性和资本回报(分红)及信用背书于一体,资本当下最好的选择,这才是中特估的基础。‍‍‍‍‍‍‍

当然,还有一块必不可少,那就是半导体。这一块我们的判断比较确定,中美关系短期是好不了了。一般来说,在股市是不是某一个概念里的龙头股,真正业绩出现兑现的时候,就达不到之前的高点了?

但我觉得,半导体并不能套用这个规则。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并没有被彻底打开:理由:

1.美国芯片产业链的对华制裁措施,在执行层面一直存在漏洞,芯片产品想要进入中国,有非常多的办法,因此,焦虑感不是迫切的、致命的。

但是,随着芯片法案真正落地,特别是荷兰和日本加入到了对华设备制裁的行列之后,所有人应该都需要意识到:不仅要有自己造的芯片,整个产业链掌握在手里才是国家的最终目标;

2.外围因素中,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利空因素已经基本出尽,全面的封锁已成定局;内部因素中,针对半导体行业的反腐调查还在持续,但这部分基本已经兑现在各个公司目前的市值中。

作为中国经济转型中最重要的一个产业链,半导体实际上寄托了许多人的希望,这些人里既有资本,也有监管,是已经拿捏了社会共识的行业,不太可能会出现大的利空消息。

3.AIGC的爆火,对芯片是利好不是利空。中美之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一个突出短板,就在芯片层上。我们没有先进制程,没有AI芯片,想买靠走私可以,长期看这种走私是不合规、不经济的。如果认可AIGC的逻辑,那么半导体的走势会有共振,而非相悖。

4.中国人擅长做价值破坏性的行业,半导体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

中国的芯片行业不存在人有我无,而是人好我次。虽然芯片行业占比最大的消费级芯片在这两年有出现了过剩的现象,这种现象冲击的并不是国内的芯片企业,特别是那些做芯片产业链中间部位、生产设备和材料的企业,围绕芯片产业链上的企业看标的,总能选到合适的。

另外,宁德时代(300765.SZ)在今天也发了一季度财报,这里一起做个解读。‍‍‍‍‍

先上核心观点:

由于去年一季度的基数比较低,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的业绩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但几大核心业务指标,相比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收缩;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分配在一季度出现了转移,在一季度上游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不降反升,也说明了“宁王”在行业里的话语权依旧强势;

整个一季度新能源板块的表现相当拉胯,市场的热度题材不在这里,没有办法;同时,即便这份财报依然证明了一季度宁德时代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但目前超24倍的市盈率依然处于偏高的状态,这时候买入的性价比比较低。

当然,看完宁德时代一季报的财务数据就会发现,宁王还是宁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第一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890.38亿元,同比增长82.91%;净利润98.22亿元,同比增长557.97%。根据公司数据测算,宁德时代第一季度的毛利率为21.3%,相比去年全年的20.3%有所回暖。公司经营性现金流209.7亿元,远高于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196%。

收获同比增幅如此之大的一个一季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去年的情况并不好。2022年一季度,叠加了疫情和碳酸锂飙涨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9.3万辆和125.7万辆,碳酸锂均价则超过了42万元/吨,低销量加高成本,拖累了宁德时代的业绩,也让曾毓群在交流会上抱怨称“钱都让锂贩子赚走了”。

今年一季度,包含了传统车的整体车市并不好,价格战的消息一直在市场中流传;但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依然有一个不错的同比增长率,且碳酸锂价格跌破了20万元/吨,这是宁德时代业绩高增最重要的基础。今年1至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

再加上动力电池产能在一季度没有特别大幅度的释放,上游价格下降的传导作用就会暂时停留在宁德时代这一端,让宁王在面对下游车企的时候依然可以保持相当强势的姿态。

于是,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上都“为宁德时代打工”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并且大概率会持续到今年二季度上旬。因此,不必太过担心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就这样强势的地位,是找不到谁能够挑战他们的。

但是,长期来看,最迟在今年二季度末,动力电池价格就需要非常明显的回落。车企在去年一年承担了产业链中相对更重的业绩压力,上游资源价格的压力减轻之后,不可能会继续容忍宁德时代的高价格和高毛利。这不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也不符合目前国内促销费的政策大势。

再加上现在的市场题材热度并不在新能源这边,AIGC和半导体跑出的行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宁德时代这份财报或许能在短期刺激他们的股价,但还不具备持续性。

最后,就市场而言肯定是A股更强势。而港股整个市场的趋势,现在依然是缺乏流动性,外资一直在做T或大宗减持,香港怎么办,我相信一定有能够间接吸引南下的办法。不过这个南下不一定是南下资金。

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文标题 : 市场无主线,心中悬根弦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