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傻瓜才去讲业绩,高手都爱讲故事!

深潜atom
关注

本文系深潜atom第635篇原创作品

高手都爱讲故事,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业绩才是生命线。六年亏损40.27亿,研发拖累利润的背景下,寒武纪还能讲多久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业绩的连年惨淡与近期资本市场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受益于微软带火的ChatGPT概念,寒武纪股价在2023年不断上涨,4月4日一度冲到226.53元。相较于2022年年末的54.15元,当前已经上涨了318.34%。

△寒武纪股票

不过在ChatGPT这件事上,寒武纪已经给出了两轮“否定”。3月26日,寒武纪发布公告称,公司不直接从事人工智能最终应用产品(例如类ChatGPT应用)的开发和销售,公司相关产品正处于适配阶段,尚未产生收入。随后,寒武纪又回应称,尚未与“文心一言”项目开展相关合作,网络传闻百度“文心一言”已使用公司产品等市场传闻不属实。

可以预见的是,当迎合市场情绪的AI喧嚣散去,市场给寒武纪的定价将再次回归理性。毕竟在年营收不足十亿的情况下,单靠年复一年的AI想象力获得投资者更多的信任显然是有些痴人说梦。如何填满光募资不见盈利的“无底洞”,仍是这家 “AI 芯片第一股 ” 逃不开的命题。

01

   亏损“无底洞

有投资者评论道,仿佛一个无底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摘掉“U”(科创板未盈利上市企业标识)?

" 上市即巅峰 "的寒武纪在2020 年,仅历时4个月审批就成功登陆科创板,一度风光无限。上市首日大涨229.86%,股价收报212.4元。四天后,更是冲高至297.77元,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

与股市风光对应的,是整个市场对它的交口称赞,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一级市场投资人,都被这个集齐了 " 硬科技赛道、中科院学霸创业、明星独角兽 " 等元素的故事所触动。

遗憾的是,寒武纪自2017年公布财务数据以来就一直在亏损,而且近三年来亏损持续扩大。

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寒武纪分别亏损了4.35亿元和8.25亿元。根据寒武纪最新披露的业绩快报,2022年,寒武纪实现营收7.29亿元,同比增长1.1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达11.66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41.4%。

△连年亏损

随着2022年再度亏损11.66亿元,过去5年时间,寒武纪累计亏损总金额扩大至40亿元。而多家券商研报还预计,寒武纪在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续亏约7.58亿元、4.35亿元。

另一方面,过去五个完整财年里,寒武纪营收累计不足30亿元,其中最高营收也就是2022年的7.29亿元,对于一个年营收尚不及十亿元AI企业来说,巨大的亏损带来的只会是投资者热情的降温,毕竟累计的营收额还没有亏损额大。

持续为负且逐年扩大的亏损额也意味着寒武纪的AI芯片生意并不赚钱,换句话说寒武纪的资本故事想象空间没了支撑点。

02

商业化佛系还是无能为力

《市界》曾这样描述过寒武纪:市场上有关AI的故事已经太多了,当市场开始关注企业的“成色”,人们很快就开始意识到这家企业在投入和产出的天平两端是不平衡的。

寒武纪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一直在开发产品,却不知道卖给谁。

在投入端,过去几年间寒武纪的研发费用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据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寒武纪2022年研发费用为14.04亿元到17.1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36亿元,增加23.62%到51.09%。

其实从2017年开始,寒武纪的研发费用率每年都超过了100%。根据财报数据,从2017年至2021年,寒武纪合计投入研发费用达27.17亿元。

△AI芯片

那么研发费用花到哪里去了?发工资占了大头。

在2022年上半年财报中,寒武纪人员薪酬相关支出增加1.77亿元,同比增长42.15%。研发人员数量由上年同期的1002人增加到1207人。相当于多招了200人,就多发了1亿多的工资。

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从2021年的25.72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30.9万元,涨薪幅度超过了20%,与2020年对比已涨薪25%,2年的涨薪幅度为50.3%左右。

作为一家AI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积极招募人才、给予高额薪酬尚在情理之中。但尴尬的是,寒武纪的商业落地进程推进缓慢。

在成立的6年时间里,寒武纪只有一个商业化项目被认为是“唯一赚过钱”的。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到2019年,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的销售金额为771.27万元、1.14亿元和以及6365.80万元,占到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 100.00%、97.94%和 92.56%。

与华为IP授权的成功合作以及商业化的初试牛刀,主要得益于华为出身的梁军。在华为工作多年的梁军在2017年加入寒武纪,寒武纪的NPU模块也内置在华为发布的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中与之一起亮相,并就此打开行业知名度。

不过,两者的合作终结于2019年华为麒麟810处理器搭载自研AI芯片。第二年的3月,梁军也因“与公司存在分歧”离职。寒武纪股价当时立刻大跌18.38%,市值蒸发超36亿。市场主要担心,在华为与寒武纪结束合作,以及华为背景的梁军离开后,全研发人员掌舵的寒武纪,商业化将越来越无力。

更危险的情况是,寒武纪的现金流拉响了警报。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寒武纪账上的现金及等价物为22亿元,以目前研发投入的力度也就只够烧个一年半载。

03

好大哥难寻

对于盈利,创始人陈天石曾表示,公司内部对盈利有自己的规划,当公司在市场上能占据显著份额,收入达到数十亿量级时,一定会实现一个高水平的盈利。

但寒武纪什么时候才能看见盈利的曙光?恐怕,暂时也没有人能为这个问题给出确切的答案。

在丢失华为这个大客户后,目前,寒武纪的主营业务由三部分组成: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云端智能芯片、边缘端智能芯片。

△寒武纪产品

智能计算集群系统曾接替IP授权成为了寒武纪的最大营收来源。2020年年报显示,寒武纪第一大业务变成了智能计算集群系统。截至2020年末,该业务占寒武纪营收比重为70.96%。

进入2022年后,寒武纪的第一业务又变了。2022年上半年,云端产品线占寒武纪营收比重为75.87%,新晋为公司第一大业务。与之相反,昔日占主导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占营收比重仅为1.18%。

从早期依赖华为的IP授权业务转变为TO G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定制业务,再到如今的云端产品。可以说营收来源的局限是寒武纪营收数据难以亮眼的重要原因。

此外,寒武纪还面临另一个挑战,即大客户在频繁变动。比如2021年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与上年同期前五名客户均不重复,也就是说寒武纪在获客成本方面会承受更多压力,客户的稳定性也在下降。

2021年,寒武纪全资子公司寒武纪行歌正式进入大火的车载智能芯片领域。在当年6月完成增资后,行歌组建车载智能芯片研发和产品化团队,并表示将充分利用寒武纪在智能芯片领域已有的技术积累,开拓车载智能芯片相关业务。

不过目前看来,在这块领域,寒武纪也未能实现商业化落地。今年年初,寒武纪透露,行歌科技正在设计、研发面向高等级智能驾驶应用场景的车载智能芯片,也就是说,真正面世还需等待。

2018 年,陈天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到,如果智能时代真的到来,难以想象智能芯片不诞生新巨头。我不讳言,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

将军可以不是武力值最高的人,但一定是能够组合各种资源带领团队打胜仗的人。对于寒武纪和陈天石来说,如何在研发和商业化之间取得平衡,始终是横亘在寒武纪面前的最大难题。在商业世界里,有意义的研发成果一定是能够被拿到市场上并经受得住商业化考验的。

本文系原创作品

       原文标题 : 寒武纪:傻瓜才去讲业绩,高手都爱讲故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