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密集入场工商业储能,市场空间孰真孰假?

Ai芯天下
关注

前言:

过去两年,国内储能市场的火热程度有目共睹,但2023年的一个新变化是,工商业储能火了。

工商业储能今年的市场规模还不足50亿元,与潜在的5-6万亿元市场空间相比只是刚刚起步。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图片

多地电力供需紧张,补贴政策频发

根据电规总院预测,2023年全国将有6个省份电力供需形势紧张,17个省份电力供需偏紧。

2022年至今,工商业储能直接补贴政策频发,成为地方争取项目投资、产业落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工商业储能补贴政策方面,截至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执行的储能补贴政储能补贴政策主要以用户侧为主注重与分布式光伏相结合,地方招商产业需求较为旺盛。

具体来看,补贴方式主要以容量补贴、放电补贴和投资补贴为主,补贴方向主要与分布式光伏结合为主。

其中浙江、江苏、四川、安徽、广东等地政策出台最为密集,浙江省龙港市、北京市、重庆市铜梁区等地方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图片

峰谷电价推进工商业储能发展

在考虑工商业储能投资的经济性时,需要比较峰谷价差和储能的成本,也就是LCOE。

当峰谷价差超过储能的LCOE时,储能的投资就变得更加经济。

在具体的案例中,每天一次充电和放电的储能LCOE约为0.63元/kWh。

因此,当峰谷电价差大于储能LCOE时,工商业储能的投资就具有经济性。

进入2023年,电网代理购电电价的峰谷价差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这意味着工商业储能应用的市场前景变得更加广阔。

工商业用户利用独立储能,在电价谷时充电,于峰时放电供给自身使用,通过削峰填谷节约平均用电费用,工商业储能需求有望提升。

图片

工商业储能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

①工商业用户自行安装储能设备,由用户自行承担初始投资成本及每年的设备维护成本。

②由能源服务企业协助用户安装储能,能源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储能资产并负责运维,工商业用户向能源服务企业支付用电成本,同时可以享受打折用电收益。

目前我国工商储应用比较多的是第二种模式。

国内工商业储能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

①由工商业用户自行采购储能设备并获取控股价的利益,但需要承担初始投资和设备维护成本。

②由能源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储能资产并负责运维,与行业用户进行收益分成。这两种模式都有其基于资产持有方的差异和市场选择。

目前工商储最基础的盈利渠道还是利用电价差进行峰谷套利,按照行业经验,峰谷价差至少超过0.7元/kWh时,IRR就可能在7%以上,工商储就有可能盈利。

进入2023年,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全国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的省市的数量越来越多,从2022年10月的9个升至2023年2月的11个。

当存在两个高峰段时,即可用工商业储能系统在谷时/平时充电,并分别于两个高峰段放电,实现每天两充两放,进而提升储能系统的利用率、缩短成本回收周期。

图片

工商业储能是真正市场化的赛道

工商业储能是分布式储能系统在用户侧的典型应用。

其特点是距离分布式光伏电源端以及负荷中心均较近。

目前在工商业储能经济性较强的浙江省,至少有30家资方正在大量投资工商业储能项目,资金来自于私募和银行配资等。

继6月30日工商业储能系统供应商星光微网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又有专注储能电池的海辰储能、工商业模块化储能企业亿兰科、工商业储能系统一体化公司时代星云等企业完成融资。

目前国内光伏项目背后的主要投资、持有方实际上是国央企和金融机构,它们持有了国内市场约80%的光伏资产。

但目前国央企和金融机构正大举投资7-10年回本的光伏项目,对待3-4年回本的工商业储能项目却充满疑虑。

这个似乎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说明,工商业储能要实现规模化发展,最大的症结不在于经济性,而在于其他更关键的因素。

今年以来,两个影响工商业储能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正在悄然变化。

首先是碳酸锂价格的下跌,这直接影响到了储能电芯的成本,既而影响到了整个储能系统的初始建设成本。

其次是今年国内多个省份的峰谷电价差的继续扩大。

侧储能是真正的商业市场,是用户决定的市场。储能真正的决战还在于工商业用户这一侧,得工商业者得天下。

图片

从早期投资角度来看是最具价值的

发电侧:储能在现阶段和短期内都无法带来经济效益。

电网侧:市场容量不及发电侧或用电侧,但利润相当可观。

用户侧:储能的市场参与主体:已形成四方协作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投资方享受8-15%的年化收益回报率,7-8年回本。

从短期的角度,从VC的角度来看,工商业储能最具投资价值,这是有前提的,并不是说发电侧和电网侧没价值,都有各自很大的价值。

图片

市场处于早期阶段,竞争格局分散

①头部企业横向扩展: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派能科技、海博思创等头部企业推出了针对中小型工商业用户的储能机柜,单体容量数百千瓦时。

上述企业已具有大储和/或户储系统的拳头产品,横向扩展工商业产品,丰富产品线。

②中小企业卡位工商业储能赛道:中小企业推出具有液冷、高集成度、智能化等特征的工商业储能产品,进入工商业储能市场。

整体而言,工商业储能市场处于早期阶段,参与者繁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产品尚未标准化。

图片

市场空间巨大,储能对电力系统的需求增加

工商业储能的发展现状是需求高增长,预计到2025年,新装机容量将达到430GW,工商业将达到66GW左右,功率增长将达到1178%左右。

到2030年,要达到35%的绿能供应,电力系统需要大量的调节资源。储能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力系统进行调节。

工商业储能的参与方式包括用户侧、电网侧、储能建设单位以及相关设备生产单位几个方向。

参与方的收益来源包括用户节省电费、需求侧响应奖励和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丰富的商业化利益渠道将极大推动商业模式的加速形成。

各个省市也在摸索相应的模式和政策,国家也在加码刺激储能发展和新电厂建设。

预计2025年之后,工商业储能市场将逐渐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

图片

结尾:

预计2025年是储能市场的尖峰期,而2030年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就像光伏市场一样,它经历了5到6年的发展,从爆发期到平稳期再到上升期,储能市场也将经历类似的发展过程。

部分资料参考:行家说储能:《一边融资,一边拿单,工商业储能要爆了?》,36碳:《工商业储能元年,真火还是虚火?》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分析丨资本密集入场工商业储能,市场空间孰真孰假?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