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的基础设施科技企业
如果将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500家企业进一步细分为“7家基础设施科技企业”和“493家主要企业”,那么从今年的股价涨幅来看,仅仅7家主要科技企业的涨幅就接近60%,而其他493家的主要企业却不到10%。
基础设施型的大型科技企业的市场表现显而易见。
美国的7家基础设施科技企业,包括:
1、Goole谷歌;
最大互联网搜索引擎及关联服务,和使用最广泛的的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及关联服务。
2、Amazon亚马逊:
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和使用最广泛的云计算服务。
3、Facebook脸书:
最大的社交网络。
4、Apple苹果:
最受欢迎的智能终端企业,和最具竞争力的iOS手机操作系统及关联服务。
5、MicroSoft微软:
最大的电脑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企业,还将是最大的电脑游戏企业,和目前最性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OpenAI的幕后老板。
6、Tesla特斯拉:
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将是最大的新能源网络之一,和自动驾驶的引领者。
7、NVIDIA英伟达:
最大的智能芯片企业,已经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算力服务提供商。
对应一下,在中国市场,是否有同样的对标企业呢?
二、中国的基础设施科技企业
1、搜索引擎
百度是最常作为对标Google谷歌的对象。毕竟曾经Google=搜索。
但是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各个网站都以封闭的APP存在以后,传统的搜索引擎就越来越无法获得信息索引的能力,这个市场的规则正在重构。
受益于中国独特的网络环境,搜索引擎的市场格局不会变化,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2、操作系统
微软持有着Windows和Office,苹果发布了iOS操作系统、谷歌发布了安卓操作系统,通过底层生态,它们是全球科技的基础设施。
中国的科技企业,在这个领域里束手无策,只能在安卓的壳子上做一点儿文章。
比如华为的鸿蒙HarmonyOS,虽然很拉风,但如同5G芯片一样,只需要一个禁令就可以全军覆灭。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终端市场,没能做出一个操作系统实属遗憾。
3、云计算
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云计算服务发展的势头不错。
目前,云计算市场形成了公有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三足鼎立,政务云的国家队正在崛起,私有云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方面,这说明了云计算服务还有格局变化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则说明了云计算服务集中度不高,难以最终形成巨头企业。
当下,云服务正在向智能化迁移,将会涉及到AI算力芯片等硬实力的问题,需要较高的科技投资和研发投入,只有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才能支撑起领军企业做长期投入的决心和能力。
4、社交网络
中国的社交网络应用比美国的更先进,更繁荣。
不管是腾讯的微信生态、还是微博、抖音、快手等等新应用,中国用户都已经完成了“社会基础设施”的阶段。
特别是抖音国际版TikTok在海外同样的领先程度,证明了我们科技界在“应用层”的实力。
对比一下FaceBook的价值,显然我国的相关企业被低估了。
5、网络游戏
伴随着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落地,微软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企业。
中国的网络游戏,特别是手游,并不落后,在全球不止是“一席之地”。
但是游戏作品的文化属性,和电影、书籍、歌曲的创作一样,前作的成功和后作的成功没有绝对关联性,业绩预期并不稳定。
最关键的是,这种娱乐应用行业,不仅不产生任何科技沉淀,还用高薪吸走了过多的科技人才,对社会的进步毫无价值。
6、智能终端(手机)
当华为手机被制裁以后,中国的智能终端行业就踩了急刹车。
高通芯+三星屏+安卓身,成就不了伟大企业。
7、新能源汽车(EV)
作为为数不多的亮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自动驾驶,简直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属于墙内墙外一起开花,不仅首先吸引到全球翘楚特斯拉来华投资建立第一个超级工厂,由此形成了贯穿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国内本土的新势力更是你追我赶,唱响了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赞歌。
作为后发先至的代表行业,中国企业在从电池研发到动能管理,从硬件制造到软件设计等全链条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当前的主要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走出去的海外出口问题,如何能像传统汽车旧势力一样收割全球市场。
8、电子商务
不同于美国(全球)亚马逊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实在是太丰富了。
平台方面,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三国争霸为主,而在多个细分领域又有隐身王者。
受益于用户数量的庞大,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中国的电子商务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微商、团购、直播等模式创新不断。
目前,中国向海外输出的还是“传统型”的售卖模式,新模式输出还有待时间。
9、人工智能、芯片及其他
这个领域当前几乎没有可以举例对比的企业,未来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10、中国特色的基础设施
以上的科技企业巨头,是以美国市场作为主要对标。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本身就具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规模,因此也产生了具备强烈中国特色的基础设施科技企业。
比如,滴滴,美团,货拉拉等企业,不仅是拥有庞大数据处理能力的科技企业,更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服务企业。
它们同样符合对标美国7大科技巨头的核心标准之一:
“用户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基础服务”。
三、中美的企业对比
从美国和中国的基础设施科技企业对比后,可以发现一个基本的特性,就是美国企业的基础实力强,中国企业的应用创新力强。
美国的科技企业的研发聚焦于长期主义,芯片、云计算、操作系统、新能源等等,都需要较长时间的投入;
中国的科技企业的发言擅长于社会应用,打车、外卖、送货、社交、游戏等等,研发周期短,变现效率高。
由此形成的结果,是美国科技企业用知识产权建立“小院高墙”的护城河,而中国科技企业往往只有“用户规模”。
在新时代新时期,中国科技企业通过抓痛点补短板,补齐这些差距的过程,就是为社会创造更大市场价值的过程。
未来可期。
作者:张栋伟(资深互联网人士,市场营销专家,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
原文标题 : 中国的“基础设施科技企业”潜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