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因为外部形势的影响,这几年中国芯片产业高速发展,大家都想掌握核心科技,减少芯片进口,提高芯片自给率。
而之前甚至定了目标,到2025年时,要实现的芯片自给率为70%,基本不再依赖国外芯片。
那么能不能在2025年达到70%?近日知名机构TechInsights出具了一份中国芯片市场跟踪数据,显示了中国芯片市场规模,以及中国本土生产的芯片规模。
从这个数据,基本可以算出芯片自给率。
如上图所示,2020年时,中国芯片市场规模约为1460亿美元,而中国本土生产的芯片规模约为242亿美元,计算下来芯片自给率约为16.6%。
而2021年时约为17.6%,2022年时约为18.3%,预计2023年时为23.3%,预测到2027年时为26.6%。
也就是说,TechInsights认为到2027年时,中国芯片自给率,不可能达到70%,甚至连30%都达不到,只有26.6%。
重点来了,这个数据其实还是比较狭义的计算,如果我们再精确一点来计算,结果会更差。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个中国本土生产的芯片,其实是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国大陆本土企业生产的,另外一部分则是SK海力士、三星、台积电、联电等在中国大陆设有晶圆厂的外资企业生产的。
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中国IC制造业产值(外资制造业产值与中资制造业产值之和)将达到300亿美元规模,但其中中国大陆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规模为152亿美元,外资企业制造的芯片规模为148亿美元,各自占比大约就是50%左右。
所以2022年,中国芯片自给约为18.3%,但如果只算中国大陆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那么这个芯片自给率,其实只有9%左右。
同样的,2023年,广义的中国芯片自给率为23.3%,但如果只算中国大陆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那么这个芯片自给率,其实只有12%左右,另外的11%,其实是外企在中国大陆制造的,严格一点的话,并不能算进来。
对于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很明显,按照TechInsights的数据,2027年实现70%的自给率,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努力加油。
原文标题 : 外媒:2023年中国芯片自给率23%,如严格计算,则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