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绿电:2023上半年储能项目数量翻倍,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OFweek电子工程网 中字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双碳”政策提出之后,我国的能源结构开始逐渐转型,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缓解“弃风”、“弃光”现象,迫切需要加速储能设施的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储能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

2022年,储能市场规模实现“大跨步”,行业热情被引爆。2023年以来,整个产业更是显得愈加躁动,在政策、市场等各个维度全面发力。根据CNESA数据,2023上半年项目数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新增投运功率超过去年新增规模水平。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海生表示:中国储能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成为全球储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最活跃的国家地区,这将对全球未来能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让大家更透彻地了解储能领域的未来潜力,长安绿电旗下长安储能研究院屈国俊教授作了如下四方面诠释:

首先是宏观经济优化,储能行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逐年攀升。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清洁能源的需求。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清洁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其次是国家政策支持,为了推动储能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储能技术研发、产业化、市场应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此外,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地方性的扶持政策,为储能企业提供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三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国际公认全球80%以上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化石能源的使用,我国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高的国家,电力行业排放占比高达41%,在国家经济态势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碳排放压力日益增大,因此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对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第三年突破1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占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82.2%,再创历史新高,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全年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但风电、光伏发电高度依赖于天气状况,具有不稳定、波动性大等特点,无法匹配用户侧需求变化,使得电网内负荷峰谷差现象日趋严重,源随荷动的平衡模式难以为继,电网系统平衡调节能力亟待提升。因此,通过储能系统与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应用形式,依靠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负荷侧调节能力,打破能源领域低碳清洁、供给充足、成本低廉不可兼得的僵局,已成为新能源领域重要发展方向。

最后是民用储能电源的兴起,在储能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民用储能电源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储能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民用储能电源通过将清洁能源储存起来,使之在需要时得以释放,有效解决了能源的波动性问题,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稳定的用电保障。

储能领域的兴起,致使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储能企业,而长安绿电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目前下拥有的全栈技术已经覆盖八个储能核心领域。即将在2024年初推出的新品“万能储”将覆盖便携储、家庭储、户外作业等C端全应用场景,实现一台机器解决用户全场景用电难题,为储能赛道带来新风向,加速推动新型储能的发展。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