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余承东去掉“枷锁”,华为汽车开始狂奔

侃见财经
关注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到了加时赛阶段,且行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第一梯队的特斯拉、比亚迪已经跑出规模优势;第二梯队的蔚来、小鹏等正在努力“上岸”,只有理想已经成功上岸;而华为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马”,则有成为一股新势力的趋势。

如今,华为独立分拆汽车业务之后,华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作更加激进,步伐也迈的更加快了。

11月26日晚,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已与华为签订了一份《投资合作备忘录》。该公告显示,经双方协商,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长安汽车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

11月28日,界面消息称,华为车BU员工转向与长安汽车的合资公司后,可以获得华为提供的N+1补偿,员工同时可以保留华为内部股票,享有华为分红。

且员工签约新公司后,可以再获得4个月签字费。

从华为提出的条件来看,这份“补偿”可谓十分的诚意。根据双方合作的内容,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之后,华为依旧主导技术研发方向,其他合作伙伴可陆续加入合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从华为的态度来看,不亲自下场造车是一条底线,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则是华为的最终目标。

实际上,华为的汽车模式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以及鸿蒙智行。

进入2023年以来,华为汽车业务屡次传出变化,过去华为汽车业务在2B的零部件业务和2C的整车业务之间,长期举棋不定,所以就导致了其商业模式特别的掣肘。尤其是,任正非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对华为汽车业务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

任正非此前还点名华为车BU,称其“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从过往的历程来看,华为造车业务实际非常“尴尬”。

更为尴尬的是,华为汽车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2022年7月,余承东曾公开称:“汽车业务是一个烧钱的业务,华为每年投入研发十几亿美元,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所以,寻找新的方式,让华为汽车放开手脚,就成了余承东最大的愿望,很幸运华为最终决定分拆汽车业务,而余承东也很快找到了发力的方向。

当然,之所以余承东能够快速的搭建好“联盟”找到盟友,这主要得益于问界M7的大卖,自今年9月中旬界新M7上市之后,两个半月累计大定突破10万辆给了华为底气,也让一些友商看到了希望,增加了华为的筹码。

但这并非一帆风顺,压力依旧不小。早在今年4月,余承东曾坦言华为车BU的困境:“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有自己的追求,我相信基于市值等原因,他们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

所以,成了新的合资公司之后,营收的压力依旧存在。

侃见财经认为,基于华为手机过去的经验,当下的时间节点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已经初定,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渗透率已经超过30%,自主品牌的渗透率已经突破60%。

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只有特斯拉、比亚迪以及理想相对安全,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仍在销量的泥潭中奋力前行,华为汽车也必须突破销量困境,才能迎来新生。但从当下华为合作的品牌来看,其实力均处于中游水平,破局难度依旧不小。

综上所述,华为已经有一个不错的开局,希望未来能通过销量快速打开局面。

       原文标题 : 拆分!余承东去掉“枷锁”,华为汽车开始狂奔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