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储能研究院:锂硫电池迎来高性能时代

OFweek电子工程网 中字

在众多储能电池中,锂硫电池凭借其低成本、高理论比容量以及卓越的能量密度特性,成为备受瞩目的新一代电池科技。不过尽管其存在巨大潜力,在商业应用中仍然受到诸多技术挑战,如:体积易于膨胀、穿梭效应以及有限的循环寿命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福州大学王兴辉团队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他们合成了一种特殊的 Ni 掺杂 CoSe2 纳米颗粒修饰的双层碳(Ni-CoSe2/BC)结构。这一革新结构利用内部的碳导电网络作为骨架,不仅在物理上限制了硫的体积膨胀,也提高了硫的利用率和循环稳定性。此外,Ni-CoSe2 的纳米颗粒还为硫提供了有效的化学锚定点,从而有效地提升了 LiPS 的催化转化效率,显著抑制了穿梭效应,并极大地增强了氧化还原动力学,成功延长了锂阳极的使用寿命。

在相关实验室测试中,Ni-CoSe2/BC 双层结构的优异性能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特别是在 1 C 的充放电循环条件下,这一材料即使经过 400 个循环,仍展现出异常稳定的性能,保持了高达 806 毫安时/克的比容量,仅见到微乎其微的 0.07% 容量衰减率。即便在远更苛刻的 10 mA·cm-2/10 mAh·cm-2 充放电条件下,Ni-CoSe2/BC修饰的锂阳极同样证明了自身的长效循环能力,实现了 2000 小时的寿命延续。而在实际电池单元中,这种作为通用主体材料的 Ni-CoSe2/BC 双层结构,在经历 50 次充放电循环后,依然能展示出平均 6.07 mAh·cm-2 的卓越放电容量。这为开发下一代高性能锂硫电池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Ni-CoSe2/BC 的合成过程示意图

以上实验结果不仅证实了 Ni-CoSe2/BC 双层结构的优越性能,也预示着锂硫电池全新时代的开启。长安储能研究院对此前景持坚定信心,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普及,未来电子产品将拥有更优越的续航能力和更精致的设计,这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更舒适的产品体验。

在长安绿电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长安储能研究院将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不断探索储能科技的新高度,开拓更多储能解决方案,同时密切关注全球储能市场的动态,对储能技术及时进行迭代更新,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欲了解更多的新能源及储能行业技术进展,敬请关注“长安储能研究院”公众号平台,我们将与您分享最前沿的科研资讯。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