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智芯出品
美国不断升级对中国芯片产业的管制措施,试图通过限制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商对华出口先进芯片,遏制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发展。
这种策略不仅对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也倒逼中国加速自主芯片制造技术的研发。
这个事情带来的影响很大,我们首先从汽车企业来看,特斯拉自研FSD芯片的成功为全球汽车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案例,中国汽车企业也在探索自主研发芯片的路径,但在地缘政治和技术门槛的双重夹击下,这条路是否还能继续走下去,我们需要来探讨一下。
Part 1
美国升级芯片管制的着力点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压制正在从贸易战层面逐步转向技术封锁,针对性更强,范围更广。
最新的一系列管制措施瞄准了14nm及以下制程的高端芯片,要求芯片制造商如台积电、三星电子等对其客户进行更加严格的尽职调查,以防止芯片通过间接渠道流入中国企业。
● 这次美国的新规的着力点分析
◎ 强化源头管控:通过切断先进芯片的供应链,美国试图阻止中国公司获取高算力的AI芯片或高性能计算芯片,这直接影响到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发展。
◎ 收紧规则漏洞:针对此前华为等公司通过后门获取台积电芯片的案例,美国要求芯片代工厂商在工艺阈值下实施严格管控,以确保相关产品不会用于规避管制规则。
◎ 遏制新兴技术领域:随着全球半导体技术向3nm及以下迈进,美国进一步加大对尖端工艺节点的限制,试图在技术制高点完全锁死中国的发展空间。
美国的封锁直接影响中国获取高端芯片的能力,加速了国内在EDA软件、光刻机等领域的研发进程。但这些技术需要长期投入和规模验证,短期内难以弥补技术缺口。
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芯片自研刚开始尝试,处在早期(关键)阶段,美国的管制可能导致核心算力芯片的缺失,从而影响到智能驾驶、整车架构等领域的技术迭代。
在海外代工芯片受阻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不得不从芯片设计、生产到封测全链条自主化,这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对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形成挑战。
Part 2
中国汽车企业学习特斯拉自研芯片的路径与挑战
特斯拉通过自研FSD芯片实现了技术自主和成本优化,为智能驾驶提供了更高效的软硬件耦合方案,给全球汽车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模板,但中国车企在模仿这一路径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 在自研芯片上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点:
◎ 产品规模化:自研芯片的成本分摊需要足够大的产品销量支撑,而特斯拉在自研FSD芯片时,整个规模是按照百万*2的逻辑去思考,而且本身特斯拉也不缺钱。
◎ 软硬结合的高效设计: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与其视觉算法深度结合,实现了高效算力利用,其“有效算力”甚至优于NVIDIA OrinX的通用方案。
◎ 掌控核心差异化能力:自动驾驶技术本质上是软件驱动,硬件是辅助实现的工具,自研芯片让特斯拉掌握了从芯片到算法的全栈能力,形成技术壁垒。
特斯拉对于芯片的设计,让它可以把自己的水平持续提升,当然软件在变化的时候,芯片也在变化。
我们看到特斯拉按照1万亿美金估值,还有巨大的收入还有相对盈利的情况,能让特斯拉可以浪起来。特别是特斯拉其实是有自己的长期的计划,围绕服务器AI芯片和端侧AI芯片同时布局的。
部分中国车企选择从低算力芯片入手,以减轻技术和资金压力。自主设计,外包生产是目前中国车企自研芯片的主流模式,这种方式既能降低流片失败的风险,也能提高产品设计灵活性。
海外代工受限,中国车企需加速推动国产代工厂商的成熟化。现在来看,自研芯片并非智能驾驶唯一的解决方案,反正现在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了。
小结
美国的芯片封锁显然是一场“持久战”,从长期看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化之路势在必行,而汽车行业需要等半导体国产化逐步落地以后才有这条路径。
原文标题 : 半导体新规!汽车企业自研芯片该如何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