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杨 璐
编辑 | 沈天香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4月9日,美国“对等关税”落地生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上涨至104%。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国人民的正当发展权利不容剥夺,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容侵犯。我们将继续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商务部表示,如果美方执意进一步升级经贸限制措施,中方必将坚决反制,并奉陪到底。
美国此番加税,是继4月2日对中国加征34%税率后的又一次加征。
为应对美国“关税战”,我国于4月4日出台多条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基础上加征34%。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一步步对我国加征关税:3月由原来的10%加征至20%,4月追加34%,现再以“中国未撤回反制”为由增加50%,最终总关税为104%。
关税大战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4月7日,全球股市大跌,金融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汽车行业深受影响,捷豹路虎、奥迪等车企计划暂停向美国出口汽车。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表示,由于我国对美国进口汽车产品也加征34%关税,将提高国内相关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成本。2024年,自美进口规模19.2亿美元,主要是自动变速器及零件、发动机零件、车身附件、底盘零部件等产品。
对汽车的关键部件——芯片来说,影响几何?业内人士预测,汽车芯片或将因关税而再度涨价。
曾经,受新冠疫情影响,芯片产能受阻,交货周期延长半年以上,价格猛增5-10倍。车企四处求芯,最终传导至整车价格上涨。
根据相关细则,本轮美国加征的84%(34%+50%)关税,不包含半导体行业。但自2024年开始,美国已持续对我国半导体产品加征关税。目前,美国向中国半导体相关产品最多征收70%的关税,远超正常范围。
另一方面,中国的反制措施针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
何为“原产于美国”?依据我国《海关法》及原产地规则,判定标准有两个:一是完全在美国获得的货物,以美国为原产地;二是涉及多国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为原产地。
关税大战是否会导致汽车芯片涨价?是否会进一步影响中国汽车特别是智能汽车的价格?
间接影响在所难免
在4月美国这轮加征关税细则中,半导体芯片可以被豁免,但包含芯片的完整电子产品难逃一劫。并且,特朗普在白宫简报会上表示:“芯片关税很快就会开始实施。”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表示加征关税对美国的好处
在汽车领域,半导体含量约为20%-30%,电动汽车所占比例更高。据标普全球汽车(S&P Global Mobility)预测,到2025年,全球每辆汽车的平均半导体含量将达1014美元;美国汽车因广泛应用先进电子设备,其半导体含量要高出一些,达到1154美元。
根据国际贸易规则,美国关税的征收通常是基于商品的原产地(即生产地),即由代工工厂所在地的关税来决定。芯片的原产地,一般为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后段工艺)代工厂所在地。
美国汽车芯片供应的全球化程度较高,约有65%的芯片依赖外国供应商。数据显示,若对进口芯片征收25%关税,预计每辆汽车芯片成本将增加约188美元。从关税大于25%的地区进口,则汽车芯片成本增加更多。
尽管芯片元件在关税豁免之外,但由于产业链复杂,相关企业或多或多都会受到关税大战的影响。
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预测,到4月中旬,预计北美几乎所有汽车生产线都会受到干扰,美国工厂每周的汽车产量将减少2万辆,比平时减少约30%。
特斯拉CEO马斯克直言,关税影响巨大,北美工厂或被迫承担更高成本。上周末,马斯克直接向特朗普发出了撤销新关税政策的呼吁,但未成功。
路透社去年12月报道,GPU巨头英伟达也承担着较大风险,在此前多轮关税调整中,英伟达已受其害,由此也更沉稳对待。
近期,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有制造,可以灵活调整。短期内关税对我们的影响不大,长期来看,我们会在本土建厂。”英伟达今年要在美国亚利桑那工厂投产Blackwell GPU,该芯片之前在台积电生产。
对于我国半导体企业来说,关税大战有何影响?
4月6日,车载智能钥匙业务芯片企业泰凌微电子就此回应称,直接关税影响有限。其芯片产品向客户交付地主要为非美国地区(ODM工厂所在地),交付地的客户购买公司产品的成本也不会增加。但终端产品可能受到潜在的间接影响,一旦ODM厂商的终端成品被纳入加税范围,则可能增加其成本压力。
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已实现95%国产化率,但FSD(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芯片、BMS系统、高端轴承钢等关键部件,仍受制于跨国供应链。在中国对美加征34%关税后,特斯拉在华工厂使用的自动驾驶模块成本激增。
安德森经济集团测算,关税将使美国新车均价突破5万美元,中低收入群体购车意愿或下降40%。二手车市场已现抢购潮,部分热门车型价格飙升20%。
特朗普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在乎汽车制造商因关税而涨价,并认为对外国制造汽车征收永久性关税,将促进美国工厂的发展,相信此举将增加美国制造汽车的销量。
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声明,表示汽车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通过高效的跨国产供链体系,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既安全又便利的交通和物流工具。
中汽协表示,美方为一己之利加征关税,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做法,严重违背WTO规则,破坏正常贸易秩序,对全球汽车产业产供链稳定造成较大冲击,并将进一步抬升汽车价格,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消费者造成额外负担,也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
加快自主可控
关税战下,国产芯片迎来更大机遇。
几年前,美国对我国进行芯片制裁,倒逼一批国产芯片商快速崛起,尤其是国内智能汽车发展较快,也带动智能驾驶芯片公司快速成长。
这次中美互相加征关税,对国内汽车芯片产业链亦有较大影响。
当前,中国芯片工艺有很大进步,28nm及以上工艺自给率达到了75%。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5)论坛上透露,汽车央企生产销售汽车芯片超5亿颗,使用国产汽车芯片2.8亿颗。
但关键设备与材料仍需进口,例如自动驾驶域控制芯片、智能座舱主芯片、整车控制器MCU(微控制单元)等。此类芯片往往制程先进、架构复杂,加上国内还无法生产7nm制程的芯片,所以仍然依赖英伟达、Mobileye、高通等国外芯片厂商。
尽管华为、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企业打造的智能芯片已实现部分替代,但仍难满足大规模供应。
为此,中国车企和芯片厂商正在共同加速。4月7日,东风汽车官微发布,由东风汽车牵头的国内首款完全国产化的车规级高性能MCU芯片DF30完成第一次流片(试生产)验证,车规级验证马上开始,计划明年量产上市。
MCU芯片,是汽车大脑中的大脑,用来接收信息、发出指令,指挥其它芯片控制车辆并保证性能。汽车MCU常年被美国等国外厂商垄断,2021年后,一批本土MCU公司如杰发科技、芯驰科技、兆易创新、比亚迪半导体等纷纷布局,目前国产量产装车率接近10%。
虽然国产车规MCU与海外龙头产品仍有差距,但已迈出从设计到量产的关键一步。
另外,模拟芯片也有望进一步国产化。它分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大板块,分别用于处理模拟信号和电源管理,用于动力系统、车身控制、底盘系统、ADAS系统等多个领域,需求量大。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此次加征关税,将直接推高国内企业采购成本,进而削弱美国模拟芯片产品的价格优势。相应地,国产模拟芯片价格优势凸显,在国产化需求急剧提升的背景下,叠加国内企业在汽车、工控等应用领域的拓展,大环境利好中国模拟芯片发展。
中国正加速与非美供应商合作,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例如,部分企业通过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建厂来规避关税,或与欧洲车企签订长期协议,减少对美市场依赖。
从短期来看,如果认定芯片生产地来自美国,那关税将影响国内车企采购芯片的效率和价格,背负更大的成本压力,很可能传导至汽车产品价格,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从中长期来看,关税战将加速中国汽车电子产业链的本土化进程。为降低关税风险,中国车企会更积极地寻求本土芯片解决方案,本土芯片厂商有望从中受益,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让中国车企免受关税之苦。
(杨玉科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文标题 : 关税大战下,汽车芯片会涨价吗